在吉林省榆树市于家镇长岗村,聊起第一书记李云龙,大伙都兴致高涨“他跟电视剧里的李云龙一样,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敢打敢拼,充满干劲。”“精神头儿足,敢揽‘瓷器活’。”2018年,榆树市水利局干部李云龙受组织委派,来到长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直面困难,动真碰硬,“亮剑”战贫,奏响了一首“脱贫攻坚”的冲锋曲。
夯基固本强堡垒
刚到村上,李云龙就了解到,长岗村是个软弱涣散村,基础薄弱,群众意见大,这让他挠头不已。“不怕有个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为了打开局面,他决定在村里“烧上三把火”,真正发挥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把火“烧”向村党总支班子。他召开座谈会,与村班子成员深入谈心交流,找出问题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带领班子成员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中,学习党的扶贫政策,和中央、省、市领导关于扶贫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扶贫责任担当。
第二把火“烧”向村组干部。抓实服务功能,他从严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与村干部一起在村里办公,互相督促,确保村部大门常开、干部常在、服务及时、问题不拖,让群众欢欢喜喜办事,高高兴兴出门。抓实公开透明,在他的主张下,惠农政策、扶贫政策、村级账目、困难救助、低保评定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都及时上墙,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接受群众监督,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和建议权。
第三把火“烧”向村里所有党员。结合党员队伍实际,他建立完善了发展党员预审制度、党员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制度、返乡创业党员扶持力度、村组党员干部结对包联贫困党员制度等涵盖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体系,增强了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发挥出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率先锋作用。
排忧解难聚民心
“我来到村里,不光是要帮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其他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群众也要管,帮他们排忧解难,一视同仁。”军人出身的李云龙来到村里不长时间,就摸清了群众们的基本情况,建档立卡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他如数家珍。
郭大叔的老伴患有糖尿病综合症,“腿烂的都不行了,没钱治,只能在家硬挺着。”他协调卫健局和医院,先垫付部分费用,进行截肢手术,和住院恢复,最后统一结算,及时保住了一条生命。刘大爷突发脑血栓,不能正常办理住院手续,他联系医院办理了住院治疗。王大哥和刘大爷的补助资金不够建新房,他协调单位领导,给每户赞助了1万元资金,帮助建起了新房。有两个孩子上高中拿不起学费,他协调教育局给予每个孩子每年4千元的教育扶贫补贴,联系学校减免了部分学杂费,协调爱心人士每学期资助2千元,并拿出近千元钱为他们购买了学习用品。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他多次协调水利局、生命之光志愿者协会和妇联女企业家们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捐衣捐物,协调文联、小文艺家协会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送去米面油,协调团市委为学生们送去书包和学习用品,等等。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第一书记的职责,把把党员干部对群众的真情,深深的根植在长岗村,以党心聚起了民心。村里的群众对他既信服又感激。一个姓张的女孩每次见到他,都亲切地喊“李爸爸”,另一个姓朱的女孩总是称呼他“李爷爷”。
产业富民斩穷根
为了转变群众保守思想,拓宽增收致富门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来钱道儿”,李云龙没少下功夫。
他隔三差五入户走访,宣传扶贫政策,进行思想教育,转变群众“等靠要”惰性思想,树立“致富光荣、贫困可耻”共识,引导他们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思想转变,帮助贫困群众振奋精神,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他积极联系省内农产品开发公司,引进8公顷红菇娘项目,安排贫困群众就近打工,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又使群众得到增收实惠。对于身体残疾,缺乏劳动能力和致富信心的姜大哥一家,鼓励他们发展庭院养殖,协调残联为他们送去数只山羊和近百只鸡雏,看着一只只鸡出栏、羊下羔,想着把这些都卖成钱,姜大哥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非贫困户梁大哥创办了农机种植合作社,却苦于资金不足无法流转预期土地,找到李云龙后,李云龙积极协调银行,利用多户联保帮他办下了贷款,解决了困扰梁大哥许久的难题。
李云龙还为村里的红菇娘酒、红菇娘茶、干菜等农特产品进行代言,多次到长春、天津等地参加农博会、雪博会、创博会等展销会,又在自己的朋友圈“打广告”、借助直播平台“办微商”,想千方设百计增加代言产品销量,为村集体和群众拉订单,促增收。在一次组织生活会上,村里的老党员张大爷对李云龙竖起大拇指,不吝夸赞:“李书记是个热心人,有一股不服输、不怕苦的劲头,为了帮大伙儿致富,他可真没少费脑筋。是党的好干部!”
点滴见初心,枝叶总关情。李云龙甘当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者,愿为护佑群众脱贫的守护人。如今,长岗村已实现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魏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