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事雷厉风行,讲主观不讲客观;她为人豪爽豁达,问成效不问成败;她的名字初闻以为男性,渐识方知气概不让须眉:她就是来安县舜山镇扶贫工作站站长——魏永亮。
魏永亮,女,汉族,36岁,中共党员,安徽省来安县舜山镇副镇长、扶贫工作站站长。曾荣获滁州市“三支一扶”先进个人、2019年“滁州好人”、2019年滁州市“最美巾帼脱贫攻坚人”、2019年度滁州市脱贫攻坚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今年5月1日,还获得了滁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自2017年5月分管舜山镇扶贫工作以来,魏永亮便全身心扑到脱贫攻坚中去。即便身怀六甲,她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敬畏之心,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为全镇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舜山脱贫攻坚工作的中流砥柱。舜山镇2018、2019连续两年脱贫攻坚工作获全县第一名,她领导下的镇扶贫工作站2019年获全县“人民满意的先进集体”荣誉。
临危受命方显英雄本色,临盆却还在坚守着使命,这是何等的巾帼风采?“魏扶贫”的绰号,在县、乡、村扶贫工作圈广为流传。
舍小家为扶贫
清晨6点的闹钟刚响,魏永亮就赶忙起身洗漱,匆匆出门。2018年6月,初夏的早晨,柏油马路上洒水车伴着铃声驶过,道路两旁的香樟树叶伴着晨风微荡,这座城市尚在苏醒,她已经驱车往单位赶去。路上她似乎想起什么,拿起了电话。
“喂,妈,别忘了今天带二宝打预防针,那个绿本子要带着!”魏永亮向电话那头的婆婆嘱咐着。
“知道了,你呀,真是‘魏扶贫’,晚上尽量早点回来,炖了鸡汤,身体也不知道有没有恢复好。”婆婆关心着这个为家里添了两个千金的孝顺儿媳。
2018年4月21日,她请产假的第二天,魏永亮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彼时,一家人正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幸福中,舜山镇的脱贫攻坚规范化建设工作也正在酝酿。生产前后,她始终心系工作,每天都会查看各个工作联系群,了解工作进展,进产房前3个小时,还接了一个来自镇扶贫站的电话。
宝宝刚满月,魏永亮就跟丈夫商量,要回到工作岗位。丈夫一听坚决反对:“你不在乎二宝,总得在乎自己的身体吧?”魏永亮明白丈夫心疼自己,拗不过他,心里就盘算着“曲线救国”。
两个孩子有公婆照应,魏永亮比较放心。丈夫上班,她就偷偷跑到县扶贫办,了解当前全县扶贫工作动态和舜山镇扶贫工作情况。回家后,就通过手机对接安排镇里的扶贫工作。丈夫发现她待在家里也在工作,也只能同意她回镇工作。
生产仅35天后,魏永亮回到了熟悉又久违的工作岗位。面对同事们诧异的目光,魏永亮正色直言:“大家现在都冲在扶贫一线,我这个站长怎么能掉队?”
立本位揽全局
舜山镇有三个贫困村、922户贫困户,是县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乡镇。一回归工作岗位,她就忙碌起来。办公室里、会议室中、下村路上,你总能看到眼神坚定的她。无论是贫困户还是帮扶干部,只要提到魏永亮,大家都会由衷地点点头。
魏永亮帮扶的大安村贫困户李秀兰,在她的引导和帮助下养了5头牛,申领了种养业补贴。担心李大娘不懂养牛技术,魏永亮就请教镇畜牧兽医站长,并在网上自学养牛知识。每次走访,都要看看牛的长势,问问有没有遇到技术难题。只要大娘提到的问题,魏永亮都尽全力帮助解决。李秀兰常说“我老伴去世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时常觉得孤零零的,可自从小魏来帮扶我以后,我就觉得生活好像又有了奔头。年底牛出栏个一两头,我就能脱贫了。”
扶贫工作干得久了,魏永亮也有些心得:自己包保的贫困户就像脚上的鞋带,系不紧鞋带自己的帮扶路就走不稳当;自己分管的扶贫工作就像手中的缰绳,揽不稳缰绳全镇的扶贫马车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舜山镇扶贫工作站战斗力强是全县公认的,这缘于魏永亮在优化工作机制上的创新。工作站按照“六个一”开展扶贫业务,即重点工作一日一提醒、常规工作一周一通报、全局工作一月一调度,确保脱贫攻坚始终热度不降、效率不降、质量不降。她主导出台奖励政策,鼓励镇村干部深入挖掘典型,撰写新闻稿件,宣传扶贫工作动态、进展、成效,激发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魏永亮注重产业扶贫,在她的争取下,目前全镇已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发展到村产业项目26个,利用社会扶贫资金,建设社会扶贫项目5个。同时,她积极主导“政府+企业+贫困户”的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创建舜山镇百思德“一镇一园”扶贫产业园,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强“造血”功能。此外,她创新推出“两项清单”工作机制:即逐户摸清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需求,形成“就业需求清单”;汇总扶贫产业、园区工厂、镇村公益性事业等镇内外用工需求,形成“岗位供给清单”。镇村协同精准匹配两项清单,确保每一位有转移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获得2个以上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2020年上半年魏永亮排除疫情干扰促成贫困户就近或外地务工610人、边缘户务工35人。
铸造精准扶贫“资产收益样本”
六郎村位于舜山镇西北方,是来安县11个贫困村之一,于2016年“摘帽”。为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助力贫困村持续增收、贫困户稳定脱贫,魏永亮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帮助六郎村搭建起“山下有机蔬菜、山上生态养鸡”的扶贫产业框架。在该村韩郢组,88座占地300亩的钢架大棚形成了六郎村最早的扶贫产业园,为村集体注入经营性资产241万元、年增加租赁收益14.16万元。在靠山组,10亩集体荒山占地1720平米的恒温养鸡场,为村集体注入经营性资产277万元、年增加租赁收益18.66万元。两项产业带动5户贫困户加入种养队伍,解决近30个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众多产业项目的蓬勃发展,为该村开展资产收益分红建造了资产收益的蓄水池。魏永亮探索扶贫新途径,创新“46235分配法”,铸造精准扶贫“资产收益样本”,推动六郎村形成量化资产折股的特色模式,该资产收益模式被省财政厅等三部门选为贫困村典型案例进行示范推广。
魏永亮坚持“聚零为整,严管资产收益”,要求严格项目管理,严管资产收益,力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精准脱贫格局。六郎村将已建成项目及时纳入村级集体资产台账,由村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管理统一管理,所有项目的均由村按照程序租赁发包,资产收益规范进账,统一分配,并于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给村集体和贫困户,贫困户与村集体收入持续有保障,确保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前那种传统的零散销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产品销售的需求。魏永亮未雨绸缪,提前筹划,于2018年搭建了六郎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为养殖户拓宽了销售渠道,村里的养殖户抱团养殖带来了聚集效应也提高了村里养殖的知名度,经常有顾客会自己找上门,养殖户们再也不用发愁销路问题,村里的养殖产业蓬勃发展。
坚守一线“疫线”同显担当
2018年1月,大雪纷至,龙王山上白雪皑皑,来韩路上车马难行。蔬菜大棚是六郎扶贫工作的命脉,她等不及第一场雪停,就叫上镇扶贫工作站人员,去蔬菜基地指挥村干部和种植户扫除棚顶的积雪。因为清扫及时、保障到位,两场接力似的大雪未造成一个大棚倒塌,生产未受影响。镇扶贫工作站的鲍捷难掩敬佩之情:“真没见过像魏姐这样的领导,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那么深的积雪,她挺着7个月的孕肚就去了,我们是真的佩服她。扶贫办太苦了,换个领导,我们几个人可能都扛不住了。”
2020年初疫情最吃紧的时候,魏永亮主动承担全镇人流量最大、生产经营活动最频繁的舜山街道防控工作。她要求街道80余家大小店铺暂时停业,引导群众不出门、不聚集、正确佩戴口罩,监督公共场所消杀、测温等工作是否到位。每天三万步,正是她防控工作细致认真的映照。她开展防疫宣传时候常说:“别说戴口罩闷的喘不过来气,不戴口罩感染上新型肺炎就喘不过来气了!”“土味”十足的宣传接地气、听得懂,群众纷纷称赞她为“最接地气镇干部”!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压力陡增。受疫情影响,扶贫产业项目农产品销售渠道受阻,为此,她积极响应消费扶贫的政策,搭建以全镇10个农村电商网点为主阵地,以帮扶干部社会关系为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帮助贫困户和扶贫产业经营主体畅通销路、稳定信心。在她的努力下,该镇大棚蔬菜、鹌鹑蛋、“跑山鸡”等扶贫产业农产品,均快速恢复生产和销售,未受到较大影响。
(夏修静 魏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