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40天,“苦夏”之时怎么吃?

来源:新华网
2020-07-15 10: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田晓航)7月16日进入“三伏”中的“头伏”,全国多地即将开启“蒸烤”模式。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人们更易遭遇“苦夏”的折磨,怎么吃才健康?中医专家认为,三伏天气候炎热,饮食应以“消暑去火”为原则。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科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温长路说,中医养生讲究“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容易耗气伤津,食欲不振,因此,要在防暑降温的同时注重养生保健,尤其要注意合理饮食。

他说,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荷叶绿豆粥、冬瓜莲子粥、冬瓜芡实汤等都是补气清暑、调理脾胃的不错选择。而粥中加入山药、茯苓、淡竹叶等药材,祛湿效果更好,此类药粥对老人、儿童以及脾胃功能虚弱者最为适宜。

同时,三伏天里可多吃苦瓜、西红柿等具有去火作用的新鲜蔬菜,适量食用水果,慎食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饮品可选择能够消暑的绿豆汤、利于清热的金银花茶等。少食冷饮莫贪凉,因为寒凉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贪凉饮冷也会影响胃口。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使人体更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因此,温长路提醒,三伏天里人们要注重护心养心,尤其是本身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太子参、麦门冬、红枣、红豆、鲜桃等食物有养心气、助心阳、滋心阴、助睡眠的功效,可适当食用。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