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中国茶企,将何去何从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7-06 14:28
2020-07-06 14: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市场份额大,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茶叶生产也在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长。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叶产量为192.4万吨,到2017年增至260.9万吨;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达到261.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7万吨;而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则为279.34万吨,比上年增加17.74万吨。与此同时,中国茶叶市场规模也已超过2000亿,只是年销售额10亿以上的企业却不多。

  中国茶企的困境到底出现在哪了呢?

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像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铁观音、黄山毛峰那样的名茶,但我们却很少有叫得上来的茶叶品牌。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茶叶市场都是以散兵游勇、作坊式的粗放茶叶生产模式为主,尽管在近几年有所改进,但由于数量众多,仍是存在较为庞大的基量,因此导致中国茶叶的商业化程度不高,品牌力量弱小,在国际市场也是少有名分。业界人士称这一现象为“有名无姓”,即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

2020年,受疫情影响,给中国茶企带来的考验亦是严峻。大量的小茶企、茶商开始撑不住退出市场,同时,茶农的散装卖茶量也在大幅萎缩,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正开始清洗着中国茶业市场;谁去谁留,悄悄改变着中国茶叶市场的规模与格局。

而在这场疫情所带来的新形势下,更多的茶企也开始慢慢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它不再是一场价格的战争,而是一场品牌与品质之战。谁越先被大众熟知与接受,谁就能越先在市场站稳脚跟,取得此场战争的主动权,而当它们形成足够的品牌力量时,便不易再受市场的更迭所影响。

因此,在此次市场的大洗礼中,茶企的品牌化,成了他们能否在此场大浪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武器。如小罐茶,他们通过创新及互联网思维,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了让大家所熟知的品牌;如MBV TEA,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将中国好茶与世界好茶,完美融合在一起,做出了属于中国的世界好口味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