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完善产业链,应对反全球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7-01 13: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可能出现三个重大变化,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第一,反全球化趋势可能出现一波“回头浪”。一些舆论此前认为,全球化扩大了东西差距、南北差距以及国家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差距,激化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空心化及中下层阶级的衰落。疫情中一些国家的经济衰退及复苏困难,将进一步刺激这些舆论对全球化的反思,其利益受损感将更甚以往。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可能在多国抬头。这主要集中在通过全球化所形成的大市场格局在疫情作用下出现碎片化,从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向后倒退至双边甚至单边关税区。这当然是一种过度反思,没有认清全球化业已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第三,全球供应链、价值链格局分化凸显。原先以美加、欧盟、东亚三足鼎立支撑起全球供应链、价值链,形成千万条主次渠道的加工制造业格局,可能在疫情后发生重大改变,由三足鼎立向东亚独强靠拢。疫情中东亚受疫情影响很大,同时防疫工作成果出色,供应链恢复速度很快,得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肯定。为了保证主链条的安全,今后,国际资本、技术与人才将跟随供应链、价值链的关键部分,向那些市场优势和潜力巨大,政府与市场配合良好的区域流动。

面对这三大变化,首先,中国需进一步打造以国内市场为主、双循环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应该看到,确保本国供应链安全与维护全球化并不矛盾,自力更生不代表与外界“脱钩”。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关键零部件、设备、技术在特殊时期不被人“卡脖子”,保证供应链整体畅通。比如IT产业中的芯片、操作系统,医疗产业中的关键设备、新型药品等要不受制于人,需要自己动手弥补短板;而加工贸易中的汽车零部件、手机装配线等只有与全球产业链深入对接相辅相成才能持续发展壮大。因此,疫情过后,一个开放、稳定、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其次,需进一步发挥包括粤港澳、长三角在内国内十大产业集群的优势。十大产业集群优势之所以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一大原因是各集群分别与国外挂钩连接,比如,全球汽车产业链一旦受非常事件冲击,湖北汽车零部件加工生产线的上游供应及下游输出都会因此受影响。接下来应该考虑强化优化十大产业集群之间的合作联系,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方面鼓励发展新兴产业。

再次,警惕全球化“去中国化”舆论和动作。全球化绝不是中国一家通吃的全球化,把中国作为对手看待,试图关起门打造封闭、独立、保守、自成一体的内循环,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符合本国经济现实。下一步中国在“回头浪”可能甚嚣尘上的环境中,需更多更好地向全球提供整体方案,扛起全球化大旗,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向细分工、密合作的方向发展。(作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舒靓】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