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绘】“樱桃公主”返乡“玩”出农业新花样

大棚里金黄色的樱桃已泛起红晕,90后女大学生创业者李孟的小脸晒得黝黑,运动鞋上沾满黑泥的她没搞明白,怎么就从一个“准律师”变成了“新农民”。

【扶贫故事绘】“樱桃公主”返乡“玩”出农业新花样

来源:新华网    2020-06-29 17:10
来源: 新华网
2020-06-29 1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不当白领当农民,“是不是读书读傻了”?这些年轻人,种田有啥新“玩法”?

“樱桃公主”返乡“玩”出农业新花样

李孟查看樱桃长势。记者何山摄

●以前,东北樱桃种植最北就到大连,天寒地冻的黑龙江佳木斯能种出樱桃来吗?

●学的是法律、油画、摄影、英语,4个原来甚至“五谷不分”的女娃,能种出樱桃来吗?

●家里好不容易培养出个大学生,这咋又回乡跟“土疙瘩”较上劲儿了呢?这大学不都“白念”了吗?

●这些年轻人,脑子里到底琢磨的是啥……

大棚里金黄色的樱桃已泛起红晕,90后女大学生创业者李孟的小脸晒得黝黑,运动鞋上沾满黑泥的她没搞明白,怎么就从一个“准律师”变成了“新农民”。

“我这闺女是玩啥呢?净瞎折腾!”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西太平村的李胜春没搞明白,自己这些年辛辛苦苦种田、种果、贩粮,好不容易培养出个大学生,这咋又回乡跟“土疙瘩”较上劲儿了呢?还有她那三个小伙伴,这大学不都“白念”了吗?

嫌父亲的做法“太土”,“五谷不分”的女儿“上手”搞农业

这事,还真得从“玩”说起。

5年多前,在山东政法学院读了4年法学的李孟,正全力备战考研和司法考试,想当一名律师。知道女儿学习压力大,李胜春就喊她回乡下玩几天减压。

在西太平村,李胜春侍弄葡萄大棚是把“好手”。1990年,李孟出生在佳木斯,但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生活在山东烟台市区,甚至没见过插秧,“五谷不分”、与“农”无缘。

“头几天挺新鲜,但看着我爸种葡萄太累了,关键是太‘土’了!”李孟最不理解的是,老李竟拿着2万多元四处求人,在电视台、楼宇、收费站等传统平台给葡萄采摘园打广告。

老李的“土”不止如此。整个园区50座大棚,20多个雇工没有一个懂电脑,开工资全靠手工记账,还总算错账……

在小李看来,只要在电脑和手机上轻按几下,通过朋友圈和公众号就可以扩大营销,省去很多广告成本,管理也更高效。

“你个书呆子娃娃,懂个啥?”老李眼中充满不屑,女儿从没种过地,上来就“瞎指挥”,有点天马行空。

然而,李孟的一次网络营销让老李“开了眼”。“搞免费认养葡萄树和绿色菜园直供,一个活动就净赚了7万多元,没花一分钱广告费。”李孟个头不高、嗓门不小,语速很快,话匣子一拉开,旁人很难插上话。

她拿出666棵葡萄树,只要是佳木斯市民,在朋友圈连续转发三天并截屏,就可以签认养协议,给树命名,并免费采摘这棵树上的当季葡萄。接着,李孟又拆了三座大棚,规划了80块菜地,客户购买后可以自己种或代种,每周三由她免费配送。

“我当时刚来这里,没客户流,这个引流方式迅速积累了大量客户和资金,大家也都知道了‘小李孟’!”身兼工人、客服、配送员和法务顾问的她,一下子“火”了。

真要扎根黑土,父女意见相左“杠上了”

玩归玩,但当李孟决心扎根黑土时,老李却不干了。“农业太辛苦,她也就是干几天新鲜,怕没长劲儿,再说当农民,这大学就等于白供了!”老李心里盘算。

父女二人杠上了劲儿。为让闺女知难而退,老李没少想招儿:每天早晨5点开始遛园锄草,晚上5点才能下班,有时还得干重体力活;园区里没有网络,日复一日、生活枯燥乏味……

“没多久,就晒得跟个‘小土豆’似的!”风吹日晒没让李孟退缩,既是心疼父亲这些年的辛苦,更是因为看到了现代农业的“钱景”——有赚头、有干头、有奔头。

眼看女儿扎住了根儿,老李也撒开了手:“让年轻人折腾去吧,也许真能把这地种出花来!”

真在寒地种出大樱桃,闺蜜辞职来加盟

但李孟没有种花。成长地烟台的大樱桃甜又美,这里能不能种呢?

“价格高也赚钱,但咱这天寒地冻,怕养不活啊!”2015年,刚在佳木斯市近郊的红利现代农业园承包7个大棚准备大干一场,李孟就被园区好心的技术工人泼了一盆冷水。

“闯劲儿”可不是“蛮干”。李孟把心一横,先后去烟台和大连等主产区“取经”,从选购合适的树种到请专业技师上门“偷师”,她下了“血本”,头几年一直在砸钱,人也瘦了一圈。

终于,2018年,大棚里樱桃树枝繁叶茂很“争气”,结出的果子比一元硬币还大,而且成功避开了外省主产地集中成熟上市期,卖出了80元一斤的高价。

李孟的成功,使樱桃商品化种植从大连往北推了1000多公里!她还结合“偷师”、网上学习和不断实践,创新了一整套剪枝、浇水、温控等寒地樱桃种植农技,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樱桃公主”。

樱桃熟了,闺蜜也来了。她的三个“90后”大学好友分别从上海、哈尔滨等城市辞职,来到佳木斯一起创业。

“油画专业、摄影专业和英语专业,我们就是没有学农业的!”在上海经营美术工艺品网店的娄珂,曾经一天营业额就达2万元,谈及自己这次“不务正业”,她说:“农业也可以是一个有趣、有温度、有色彩的产业,‘玩’得转才精彩,年轻时不做点自己喜欢干的事,转眼就老了!”

“四朵金花”决心种出五彩“樱桃梦”,合作成立了“一木工作室”。“一者,本也,农业就是基本;木,根也,就是创业的诚信初心,做农业信任最重要。”杨芸菲本可以成为一名城市里的英语老师,但她不想要那种“城市空巢青年”的机械生活,她说,“玩”是创新的态度,绝不是随意的糊弄。

“新农人”的新理念、新“玩法”,父辈们不太懂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计划春节期间把大棚清雪升温,因雇不到人被迫延后了1个月才开工。几个丫头为了抢工期给樱桃花人工授粉,一站就是一整天。“有时腰累得不行了,我们每授完一朵就喊一声‘捡2元钱’给自己鼓劲——这是一粒大樱桃的最高价格。”眼看着樱桃由小变大、由黄变红,她们心里也甜滋滋的。

最难的是“断舍离”。为确保口碑,她们会把各环节不合格产品挑出来,最多时损耗率达10%。李孟说:“粒粒皆辛苦,但为品控必须割爱,不是说不计算成本,而是要更好地计算品牌成本。”

这些新理念,父辈们并不理解。但“四朵金花”坚信,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高品质的农业产品和农业服务才会有好市场,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有效供给。

“我们是新农人,更是商人。”在李孟眼中,这才是现代农业该有的样子,不久前,因疫情而流动资金紧缺的她,刚刚从银行拿到了50万元政府稳企稳岗担保贷款,“这对我们涉农小微企业很解渴!”

为让李孟这些“金凤凰”重新栖上乡村的枝头,黑龙江省从环境、政策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组合拳,去年底取消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费,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在校生创新创业人数超过4万人。

让青年人通过农业有钱赚,让更多能人返乡,带动更多农民致富,这是“四朵金花”的梦想。今年,她们又创新推出了盆栽油桃等特色产品,计划提供树苗和种植经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并将种植业延伸到加工和服务链条。

“后来再也没参加过司法考试。”李孟笑着告诉记者,“但在经营中,学的法律知识却都实实在在用上了。”

“欢迎更多小伙伴加入我们的队伍,加入乡村振兴。”远处,炊烟袅袅,李孟拉开自己的车门,准备回城里谈客户,她的“新农经”,已牢牢扎根黑土地播撒开来。(记者谢锐佳、邹大鹏、王建、何山)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