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医疗需要创新,植物医院农业专业化服务成大趋势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6-02 15:00
2020-06-02 15: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农业是最贴近社会民生的行业之一,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科技迅猛发展,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与此同时,分散经营的种植户也相对较多。然而,目前有限的农技服务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农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尽可能的提升农业服务效率,成为当下首要解决的课题。

发展互联网农业,农业服务需要升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核心理念的发展,现代农业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互联网+农业” 成为新的风口,涌现出一批新兴农业服务模式。传统农技服务机构和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经营突破口,纷纷向互联网农技服务进行深化,开始发展农资电商、农技培训、农业病虫害防治等等,但这些远远不够。

分散种植的农户对于科学耕作和新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各环节的不规范生产不仅会带来污染,同时也带来了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无论是规模的种植户,还是分散经营的农户,他们迫切需要更完善,更高效的农业专业化服务。

如今,在移动互联网上投下重金,让农业服务上网,升级传统农技服务,实现“农业医疗”服务的网络化与移动化,将是农业市场追逐的发展方向。

农业医疗重点在于发展专业化和服务一体化

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将植保服务从头到尾全部打包提供给种植户,实现专人做专事,这样有利于提高农业服务效率和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建立以农户为核心的良好互联网农业环境。

上海植医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农业医疗领域的探路者和领先者,创建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农业医疗”的农业健康一站式专业服务平台。通过与各大植保机构合作,平台引入大量植保院士、植保专家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农户提供种植救植信息查询、病虫害AI识别、在线专家诊断、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下乡到田的一对一保健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智慧农业健康服务。

  图注:植医堂植物医生下田看诊

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整合农业优势资源,汇集各大植保机构、专家信息,预约挂号服务,最新农业新闻、农业科技等资讯,让农业服务与资源更贴近农户实用,实现供需更优化对接。

植医堂认为,发展农业医疗服务最重要的核心是保障农民的利益。这其中,除了构建科学有效的专业服务体系之外,也要关注服务效率。传统农技专家下乡,效率低,针对性差,服务范围小且不够深入。植医堂希望,当农户遇到问题难题,专业人士或者机构能快速介入,帮助他们高效解决问题,且提供相应的保障服务。

植医堂平台为种植者带来的是——一站式解决农作物病虫草害诊断防治问题的全链路专业服务流程。用户通过手机识别基础的病虫害问题;选择对应的植保专家进行在线问诊;专家诊断提供科学的电子处方;依据处方进行网上购药;后续复诊线上沟通;遇到特殊作物难题,农户还可通过小程序预约专家下乡服务,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进一步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完整的农技服务流程,从基础识别,问诊,买药,购药,甚至到植保下乡服务,所有环节没有因为距离、空间、时间等被割裂,所有操作全部在同一个平台完成。植医堂用技术和服务为农户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科学、高效、便捷的作物智能健康服务。

关于植医堂

上海植医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成立,从互联网农业科技技术咨询起家,撬动了全国数千家专业植保机构资源,首创植保专家团队服务模式,成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农业健康诊疗平台。开展惠民的农作物在线看病服务,植保专家下乡到田“预约出诊”服务,网上购药服务,以及针对不同作物一对一个性化定制的保健服务,真正实现农业医疗线上线下全流程闭环的一站式服务。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