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真来了?别猜,等官宣吧!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2020-04-16 16: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央行数字货币近日再成热点。两天前,一张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开,有消息称,央行数字货币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四个试点城市测试。今日(4月16日),又有媒体报道称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作为交通费补贴的形式,在5月发放给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直属企业员工。不过,这些消息目前都没有得到央行的正式回应。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报道不代表官方,央行数字货币的具体进展和时间安排还需要等待央行官宣。

根据央行此前披露的信息,在坚持双层运营、M0替代、可匿名的前提下,央行已基本完成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今年会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

《中国金融》杂志今日发表题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一文,文中提到要推进我国DC/EP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更加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中央银行履职能力。

国有大行逐步参与应用测试?

从网上流出的农行数字货币钱包截图看,其显示的主要功能与银行电子账户日常支付与管理功能基本相似,如农行数字货币钱包首页中,有“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常用功能。

今日,有媒体报道称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作为交通费补贴的形式,在5月发放给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直属企业员工。苏州市相城区要求区属行政单位员工在4月份安装数字钱包,5月将其工资中的交通补贴的50%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如工资代发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之外的,须选择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之一作为交通费发放的合作银行,于5月底钱完成银行卡开设、代发协议签订、数字钱包安装工作,于6月完成数字货币发放工作。

事实上,去年10月29日,就有人在微博称工行正在内测数字货币钱包,还流出了所谓“工银数字货币钱包服务协议”的截图。不过,当时工行相关负责人士回应称,工行并没有推出数字货币,关于数字货币的任何信息以央行发布的为准。

据报道,去年底以来,央行数字货币就在工农中建国有四大行的参与下,逐步尝试在外部商业场景的应用测试。但有关央行数字货币(DCEP)发行的筹备工作一直处于相对保密状态,官方正式消息只能来自央行。

央行数字货币是纸钞的替代物 没网也能用

提起数字货币,很多人可能都觉得跟现在大家常用的手机移动支付差不多,买单时用支付宝、微信扫码就行。但事实上,根据央行权威人士公开发布的信息,央行数字货币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不相同。

去年9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曾在“得到”App上开了一门公开课《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向大众普及有关央行数字货币的知识。

穆长春在课程中表示,央行的数字货币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功能和属性会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跟纸钞一样,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实现价值转移。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当今,央行选择推出数字货币是为了未雨绸缪,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此外,现在纸钞、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的成本太高,还要做防伪技术,携带也不是很方便。当然跟现金支付一样,数字货币可以匿名使用,保护消费者的隐私。

相比之下,支付宝和微信的电子钱包,里面的货币不是用央行货币进行结算的,而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的,微信和支付宝在法律地位、安全性上,没有达到和纸钞同样的水平。而且它们都必须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的支付。

其次,在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的时候,电子支付就不行了。那个时候,只剩下两种可能性,一个是纸钞,一个就是央行的数字货币。它可以“双离线支付”,即收支双方都离线,也能进行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

据他介绍,DCEP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按照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去银行网点,只要下载、注册一个App便可使用。

央行高层频频发声 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去年9月以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世。

2019年9月初,穆长春推出Libra与数字货币的课程,向公众科普有关知识,就被视为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的前奏。

当月,央行行长易纲公开表示,中国央行从2014年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有专门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我国数字货币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相结合,目标是取代一部分现金,不是替代M1或M2。数字货币不改变当前货币投放的路径。

去年12月初,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也在公开发言中称,央行数字货币DC/EP下一步将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DC/EP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

当月,有媒体报道称,DCEP将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

去年12月23日,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在上海投资者见面会上透露,广电运通已开展DCEP在ATM机上自由兑换研发项目,并将展开与银行和密码厂商的生态合作。

今年1月10日,央行发布“盘点央行的2019金融科技”一文。文中称,央行在坚持双层运营、M0替代、可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当月召开的2020年央行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

2月21日到3月17日,支付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先后公开了 5 件和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包括数字货币交易的执行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基于数字货币的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数字货币钱包开通的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等。

4月3日,央行召开2020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系统推进现金发行和回笼体系改革”。

4月10日,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数字货币,数字经济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发展亮点,对数字货币的研发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机构预测年内有公开上线可能 中长期将将达万亿规模

中信证券对于近期央行数字货币内测的最新点评称,央行数字货币年内或有公开上线可能,背后万亿规模将成为中长期方向。

报告分析指出,银行科技项目的测试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时间,4月央行年度货币金银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因此判断自上而下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年内上线可能性较大。

对于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中信证券预计中长期或将达万亿规模。目前国内M0规模8.3万亿(增速逐年下降至5%以内),作为M0部分替代,预计央行数字货币投放量将在万亿规模,受客户习惯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取决于现金交易替换规模和电子支付替换规模。

报告预计央行数字货币将重构各类机构功能与定位,与电子支付或呈竞合关系。

对于商业银行,未来电子钱包使用提升手机银行APP使用频度,有助深度介入电子支付领域;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具备央行数字货币分发职能的头部机构竞争力再提升,多元持牌机构亦有望借移动支付+增值服务发挥比较优势;对于现有支付清算机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或不需要集中清算)带来跨界竞争加剧、清算领域开放带来业内竞争加剧,多元化经营或为中长期方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