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未来诗——锦莳设计用设计实践致敬生命

2020-03-12 15: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打造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全新形象

不管是在当下疫情的非常时期,还是在更长远的未来,整个社会对于健康与生命的重视都正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锦莳设计与来自英国的设计创新咨询公司PDD合作,联合为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打造了新形象。特殊时间,锦莳设计通过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实践,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光。

观者进入空间时,瞳孔为之放大的那一瞬,被锦莳设计定义为“闪光时刻”。在锦莳设计的实践过程中,空间和装置都被当作与世界沟通的窗口,而获取这些“闪光时刻”是锦莳设计赋予自己的使命。

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立足患者需求最迫切的疾病领域,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联合各级政府、医院专家、合作企业代表,致力于在更多地区推广和落地诊疗一体化方案。截至2019年10月,方案累计落地医院4,100余家,惠及患者4,300,000余人。

大堂作为观众进入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展厅的第一印象,需要提供强有力的形象。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更多的是展示一种捍卫健康与生命希望的形象。

设计把要表达的概念简化到极致,然后用全部的气力去渲染、去诠释。把健康与疾病的对立关系,抽象为光亮和黑暗。可以想象在饱受病痛折磨时,好的医疗方案就是一道带来健康和希望的光。这道光应该是静谧且恒定的,让人产生敬畏之心。于是在这次设计中,锦莳设计的设计概念就是——“生命之光”。让整个设计亮起来,去发光,让光亮分布在整个空间,让整个空间变成一个“光场”。每个进入展厅的观者被这份光亮吸引,驻足,深思。

光的表达是一个恒久的设计主题,而此次设计选择了更持久可控的人工光源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光空间。设计去除复杂的符号装饰,仅用光的网格营造一种充满未来感的光空间。光网格的空间稳定且有韵律,谱写了一首关于健康和生命的未来诗。

抽象的光变成具像的形态,这份光亮变得触手可及。设计用软膜灯箱来消除人工光源的刺眼感受,整体光源全部是柔和的发光面。大片的面光源用空间构成的手法形成整个大堂的光墙和顶面。大堂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观众的汇聚和疏导。步入大堂首先看到的是由墙顶地构成的光网格空间,是观者用于合影留念的场地。右侧播放宣传片的屏幕嵌于光墙之中。两侧的安检闸机对应不同的参观流线。接待台背后的存包空间呈现了整个场所唯一的亮色,明艳的紫红色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材料和技法只是这次空间叙事的词汇,形式是呈现的结果,而这些都不是事件的出发点。

“闪光时刻”、“通感瞬间”是锦莳设计的出发点。因此锦莳设计始终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好奇而敏感的孩童,去感受光、感受热、感受喜悦、感受未知。然后再用设计的语言将空间的情节叙述出来。希望从人性通感层面获得与观者的共鸣。

我们已经接受一个理念:具象的总是有限的,唯有想象和感受是无限的。

这片超脱现实的光空间,可以让观者可以从繁杂的现实中抽离出来,步入光场,沉浸其中。这首光的未来诗歌,创造了一种氛围,让人对生命和健康产生联想。这空间还是我们从现实进入关于生命健康美好愿景的通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