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产业保障

2020-03-06 08: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凯盛科技集团自主创新、支撑疫情防控“两手抓”

红外测温仪、额温枪、呼吸机、制氧机……,这些平时可能从未进入人们日常生活视线的产品,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却让我们每天接触并格外关注。这些产品能够正常供应,离不开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上游关键原材料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保障。

为制造红外测温仪镜头提供核心原材料——高纯硒、碲、锑;为额温枪、呼吸机、制氧机显示屏提供关键原材料——ITO镀膜玻璃、TFT液晶玻璃基板、液晶显示模组并形成显示面板产业链配套;为即将研发生产出的抗病毒疫苗提供稳定可靠的包装材料——5.0中性硼硅玻璃管……在疫情高峰期,一批批新材料产品源源不断送到下游制造企业手中。

领导人在2月23日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再次重申“加快科技研发攻关”。作为中国建材集团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平台的重要板块,凯盛科技集团在抗击疫情中牢记使命、克服困难、攻克难点、打通堵点,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疫情物资生产保障,旗下多家企业被列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

  科技创新筑牢抗“疫”防护墙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在与新冠肺炎斗争的战场上,凯盛科技集团瞄准玻璃新材料这个核心主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攻关,一项项高端科研成果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成为抵御新冠肺炎的“防护墙”。

成都中建材是凯盛科技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碲化镉发电玻璃和高纯稀散金属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高纯硒、碲、锑是红外测温仪镜头核心原材料。企业大年初四就开始组织生产准备,提前安排车辆接回员工,在严格落实封闭式管理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昼夜不停组织力量开展科研攻关,生产的材料纯度高达99.99999%,将其按一定配比制备成单晶材料,切片打磨后即为红外测温仪镜片,装配的成品具有响应时间短、测温精度高等优势,产品每天通过空运抵达湖北、北京、浙江等红外测温仪制造企业,保证200多万红外测温仪镜头的材料用量。

5.0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药品包装材料,可充分保障药品的安全稳定,防止药品与低等级包装发生不良反应而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国内的中性硼硅玻璃管仍受国外技术和高价供给的双重制约。凯盛君恒有限公司是凯盛科技集团旗下专注于 5.0 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完成在河南、山东、江苏、江西和重庆生产基地布局。疫情发生后,凯盛君恒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针对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辅助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研发企业需求,联合制瓶企业研制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瓶,目前已免费提供20万支高质量药用玻璃瓶发往山东、河北、江苏等制药企业。

安徽方兴光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容式触摸屏柔性薄膜,公司在疫情期间利用存储的原材料,紧急组织研发生产气雾杀菌器和医用防护面罩,目前气雾杀菌器已供应广东、江苏40多家生产型企业,为复工复产护航。

产业链练就抗“疫”法宝

疫情快速蔓延,造成许多企业业务停摆、物流受阻、成本上升、资金承压、订单流失或违约,很多企业感到备受煎熬,完全打乱了企业既定的节后复工计划。战胜疫情,更需要产业链作为保障。

作为一家拥有“超薄电子触控玻璃、ITO导电膜玻璃、TFT液晶显示玻璃基板、显示模组”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凯盛科技集团目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3条,超薄电子触控玻璃生产线3条,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11条,显示模组生产线28条。疫情期间,这些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优势在技术、资源、人员等方面互相调配支持,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千方百计打通供应链,通过紧抓疫情期间市场变化机遇抢抓大额订单,同时适应医疗器械对关键原材料的特殊需求,连续生产、持续攻关、改进工艺,不断提升产品良率、质量以及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克服困难、化危为机、逆势而上。

疫情期间,中国工业大奖项目——蚌埠中显生产的超薄触控玻璃良率提升,电子级玻璃A品率达到95%,稳定为山东、广东等客户供货50多万平米。蚌埠华益改进工艺设备,开发出更具稳定性的ITO导电膜玻璃产品,综合良品率达到98.8%,稳定为安徽、江西客户供货100多万片。成都中光电TFT液晶显示玻璃基板生产线前工程全天综合良率达97.47%,再创历史新高,在中小尺寸液晶玻璃基板行业中遥遥领先,稳定为武汉客户供货11万片。蚌埠中光电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8.5代TFT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2019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十大创新工程”,疫情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项目攻关团队吃住在工厂、奋战在一线,目前进入良率提升、品质改善、产能爬坡的关键阶段,正在为批量投放市场做冲刺。国显科技显示模组产品紧抓机遇,发挥市场优势,减员增效,签订国内外订单近10亿元,稳定为国内外客户供货200多万片。

战胜疫病,是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产业与时间的赛跑。凯盛科技集团正不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以产业支撑疫情防控实践,助力全国早日夺取战“疫”胜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