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者说:为活着拼尽全力 我康复了 你也一定可以!

没有心脑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在没有明显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单纯的发热、乏力、咳嗽、腹泻,推荐居家隔离治疗。对于有心脑肾肺肝等重要脏器基础疾病的人,不建议参照这一居家治疗攻略。

自愈者说:为活着拼尽全力 我康复了 你也一定可以!

来源:光明网 2020-02-14 11: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各种防疫方法层出不穷。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提升自身免疫力也是抗击病毒的关键。不少感染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战胜病毒。他们分享出自己隔离自愈的故事,希望给更多人带来抗击疫情的信心。

【感染新冠肺炎 居家隔离11天自愈】

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一名急诊科护士贾娜不幸被病毒感染。确诊后,她开始居家隔离,通过微博记录日常。贾娜觉得这个病毒本身也许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传染性。她说:“我一个人在家不出门,不会传给别人,切断了传播途径。接下来,就是我和病毒的抗争了。”

隔离过程中,她清楚记得医生的嘱咐:“回家做个‘三好学生’,吃好、睡好、心态好。”贾娜始终保持积极、理智的心态,坚持按时吃饭、规律作息,通过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抵抗力,遵照医嘱用药。生病期间,她的同事们每天买来肉和菜放在门口。这些关怀,让她感觉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经过11天的居家隔离,再次复查时,贾娜的检验结果由阳转阴,CT显示肺部恢复正常。

康复后,贾娜重返工作岗位。她说,“能早点回到一线,多帮助一些患者,多分担一点工作,我觉得特别踏实。”

  【科学理性的应对是自愈的基础】

1月21日,武汉同济医院心内科医生周宁出现发热、乏力、眩晕、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他判断自己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周宁医生经过一系列初步检查,在咨询过呼吸科医生后,按医嘱在家隔离。

回家后,他杜绝了和父母的一切近距离接触,睡觉戴口罩、关房门、监测体温、卧床休息。因为工作原因,周医生已经多年没和父母吃过年夜饭。这个年三十儿的晚上,在母亲的央求下,他戴着双层口罩,坐在餐桌旁一米的距离,“看”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经过多日的隔离,周宁医生身体好转。他把自己的诊治经过和心路历程写了下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感染的患者。

周宁医生的几点体会:

提高警惕,加强防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如果有密切接触史或发热史,请一定告诉医务人员。

没有心脑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在没有明显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单纯的发热、乏力、咳嗽、腹泻,推荐居家隔离治疗。

休息、加强营养和多饮水非常重要 。

抗病毒药物或许管用,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仍然高烧不退,要及时到医院复诊。

乐观面对,保持积极心态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这个病对于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发展成重症。非常时期,年老体弱者一定要格外小心,减少外出,不要聚会。

对于有心脑肾肺肝等重要脏器基础疾病的人,不建议参照这一居家治疗攻略。

【居家隔离14天 硬核自愈经历】

武汉市民胡女士今年44岁,是当地一名职业律师。1月16日起,她开始持续发烧、乏力,并伴有间断咳嗽,经医院检查,判断为高度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

在当时病患骤增,没有床位的情况下,她选择居家隔离。胡女士按时服药,通过喝鸡汤等方式补充营养。1月28日,在发烧十余天后,她终于退烧并逐渐停止咳嗽。2月2日,胡女士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康复之后,胡女士把自己的经历分享了出来,鼓励更多人战胜病毒。她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坚定信心,科学治疗,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打赢这场战役,每个人都在努力,积极、理智应对,保护好自己,一切阴霾都会过去。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本文综合楚天都市报)

制片人 | 温露 陈剑祥

编辑 | 李文燕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