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提供的报告:《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进展和影响》
新冠疫情与全球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当前全球化世界中,疫情的发展必然产生全球性的影响,中国在抗击疫情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国际责任和义务,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指导应对疫情。其具体的表现为:一、主动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并清晰透明地反应疫情的发展,习近平主席亲自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在未来的应对中,中国政府还将继续保持这样合作。在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中国《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迅速客观报道,体现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遏制疫情充满信心;二、对世界各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实行的举措都予以善意的理解乃至配合,比如一些国家决定从武汉撤侨,中国政府第一时间表示愿意提供协助,对一些国家的政府决定停止本国航空公司往返中国的航班,也予以尊重和理解,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对世界各国政府的这方面的要求作出积极正面的回应;三、对世界各国提出协助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建议,中国政府始终持开放的态度,在感谢各国政府善意的同时,也将积极考虑推进这样的国际合作;四、中国政府及社会公众舆论均十分关注疫情对世界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疫情向全球的扩散,比如加大控制疫区人口向境外流动的控制,公众舆论告诫国人做负责任的全球公民等。
基于新冠疫情引发的国际相关舆论关切,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卫人类自身安全。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进一步优化疫情信息披露机制。中国政府应确保每日动态更新“疫情通报”,并以多语种的形式对外发布,尤其需要用与中国相邻国家的语言(俄语、日语、韩语、英语等)进行发布,使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邻国尽可能快速获得与疫情有关的准确数字和信息,以官方信息来抵制周边国家国内的各种虚假新闻。条件允许的话,在多语种版本的“疫情通报”中,还可以多介绍中国政府对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成功举措。多语种版本可以在我外交部网站、驻外使领馆官网实时发布。同时,我们强烈呼吁国际媒体和智库本着客观、全面、人道原则,全面报道和分析疫情相关进展,共同对抗谣言和不实信息。
第二,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经验交流。就中国而言,不断把最新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指南》翻译成英、俄、日、韩等语言, 并以最快速度、多种形式(如社交媒体)传递给周边国家。这些举措既可协助周边国家利用中国经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扩散,更可向周边国家民众树立起中国乐当“负责任的好邻居”的大国形象,降低当地民众对我们的误解。我们呼吁美欧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疫情控制给予更多的卫生设备、防护用品和疫情控制经验支持。
第三、疫情不应成为阻断国与国交流的篱笆,而应成为各国人民之间更紧密合作的催化剂。中国外交部、驻外使领馆正积极主动与所在国政府、卫生防疫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通报中国防治疫情的最新进展。同时,海外各种华人社团,也正在加强对当地华人健康状态的登记,必要时协同当地防疫机构,对没有染病、或完成自我隔离的华人提供相应证明,以避免出现因疫情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各种排华反华极端事件。我们强烈呼吁各国民众能够以理性科学态度看待疫情, 不要歧视华人,不要歧视受感染的病人,疾病并不挑选人种,我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这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