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一新生9月启用统编教材

今年9月开学时,高中语文、历史、政治三科的统编新教材在北京等六省市高一年级投入使用。张海鹏先生指出,统编教材是铸魂工程,体现国家意志,高中历史教师要用教材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五个核心素养的理解。

北京高一新生9月启用统编教材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0-01-02 07: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讯(记者雷嘉)今年9月开学时,高中语文、历史、政治三科的统编新教材在北京等六省市高一年级投入使用。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首都师范大学日前召开的“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高考——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上了解到,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将在2022年前在全国所有省份全覆盖。

首师大很多专家学者全程参与了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该校党委书记郑萼在研讨会上致辞时说,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方法。首师大举办此次研讨会,就是谨记首师大姓“师”的本分,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教师教育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宋凌云高度赞扬了历史新教材中贯穿的核心素养。他指出,今后的历史教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今后的焦点应该聚集在师生如何适应新教材、新课标。

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张海鹏,中国史学会会长、国家教材委委员李捷,华师大原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委委员马敏等专家学者,分别以“高中新教材编写体例与编写思路”、“新时代课程与教材的新标准”、“精益求精,以史育人——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之我见”为题,进行了精彩发言。

张海鹏先生指出,统编教材是铸魂工程,体现国家意志,高中历史教师要用教材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五个核心素养的理解。中学校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备课,吃透统编教材的设计和用意。

研讨会组织了中学骨干教师、教研员、中学校长三个专场讨论。以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为主题,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教授对新教材的特点做了三点总结:首先是历史时序性,以前的教材是按照历史专题编写,现在是按照时序来编写,这一点上与以往有了很大的转变;其次,新教材的古代史部分抓住了中国古代史的几个特点,即大一统、中央集权、多民族和延续性;第三,形式多样,新教材新增了“学习聚焦”、“学识之窗”、“历史纵横”、“史料阅读”等模块,旨在更加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概括,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帆教授提议,教师在备课时要参考其他材料,以适应新教材的内容;在史料问题上,虽然教材内容中增加了一些注释,学生可能依然无法读懂整个段落,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解读。

本次会议全程进行了网络直播,为全国无法亲临参会的中学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

(雷嘉)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