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矶乡人鸟共处验证生态含金量

2019-12-30 10: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18日,正值深冬,寒意甚浓。正是大批越冬候鸟在鄱阳湖安家之时,南昌市新建区南矶乡渔民熊建凤又忙碌了起来,不是急着驱鸟护鱼,而是忙着招呼游客。“生态好、候鸟多、渔乡美,这些年来南矶观鸟的游客越来越多了。”熊建凤开心地盘算起来,一个多月来,光靠农家乐就净赚近2万元。由于家中两层楼已容纳不下五湖四海的游客,今年初,她又从亲戚那里接手了一栋三层楼的宾馆,一心要把生意做大。熊建凤是南矶乡最早开办农家乐的渔民之一,从渔民变身“鸟导”,再到农家乐老板,有了候鸟“勤勤恳恳”地帮自己揽客,熊建凤也率先看到了绿色生态独有的含金量。

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南部,这里水草丰美,每逢秋冬枯水期,都会吸引无数珍稀候鸟来此越冬,尽享大自然的恩赐。岛上优异的自然禀赋同样是渔民生存的依靠。候鸟为了生存要觅食,渔民为了生计要捕鱼,“人鸟争食”的困境,长期以来成为候鸟保护的一大痛点。过去,在渔民眼里,只有“人进鸟退”才有出路。随着全社会候鸟保护意识增强,渔民逐渐认识到,候鸟多说明环境好。但是作为对渔业资源高度依赖的渔民,令他们困惑的是,生态能当饭吃吗?

最近,记者驱车深入保护区,行驶在蜿蜒的湖边公路上,放眼望去,一滩芦苇、几丛荻花,白鹤、灰鹤、小天鹅、东方白鹳……成群的候鸟在草洲湿地上觅食嬉戏,与湖面游动的野鸭相映成趣。远处的观鸟台上,三五成群的游客拿着望远镜,静静地欣赏着这唯美的画面;芦荻摇曳间,不时有人影闪现,一幅人鸟共和谐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幅美丽画卷的呈现,得益于2013年起保护区管理局推出的一项“点鸟奖湖”政策:特定时间内,对渔民承包的湖区内候鸟数量进行清点,鸟越多,奖越多。有了这一利益的撬动,以前有点“烦人”的鸟一下子成了渔民眼中的“宝”。在刚结束的一次“点鸟奖湖”活动中,承包了1万亩湖泊的渔民杨国华获得最高3.7万元奖励。“今年的鸟明显比往年更多,我拿到的奖金翻倍了,明年再加把劲。”杨国华高兴地说道。当渔民们都像杨国华一样感受到候鸟的价值,护鸟的动力油然而生。当珍稀候鸟从“稀客”变为“常客”,游客也纷至沓来。于是,上半年捕鱼摘藜蒿,下半年当“鸟导”办农家乐卖水产……以观鸟为核心的旅游业不断升温,让这里的村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生态饭”,也让南矶乡绿色生态展露出越来越高的含金量。南矶乡副乡长万辉表示,近几年,观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最高峰时日游客量超过1万人次,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目前岛上共有农家乐60余家。渔民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季节性就业,仅靠农家乐,每户一年净收入可达四五万元甚至10万元以上。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亲眼见证,当其“含金”的成色被亲自验证,南矶乡渔民坚定地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16岁便开始捕鱼的段漠山本是地道渔民,6年前已转行为候鸟巡护员,成了候鸟守护者。他说:“这些候鸟和我共有一个家,保护它们就像保护自己的孩子,就是保护自己的未来。”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