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25日电(记者 周荔华 刘坤) 随着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各项赛事陆续进入决赛阶段,篮球、足球等对抗性比赛日趋激烈,军人运动员的受伤几率也在激增。记者从武汉军运会医疗保障团队了解到,仅10月23日一天,就有近500名运动员不同程度受伤。
“高发的受伤情况是韧带损伤、皮肤擦伤,再有就是下肢的骨折,其中少数运动员需要住院治疗。”本届军运会首席医务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李锋告诉本报记者。
10月24日上午,一位伊朗跳伞运动员在比赛中内踝骨不慎骨折,现场医护人员现场保障的医疗小组迅速入场,经过初步检查并给予处置后,火速将其送至诊治中心。
“目前运动员伤情稳定,我们正同其教练沟通,根据伤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李锋介绍,“在不得不手术的情况下,我们尽量采取微创的方式,这种手术切口小、恢复快,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运动员将来的运动生涯。”
记者了解到,一种被称为“极速3D打印外固定肢具”的黑科技,此次也被运用在军运会医疗中。
据李锋介绍,这种极速3D打印医用外固定支具由武汉一家科技公司开发,适用于骨折、畸形、创伤的外部固定。在操作中,医生仅花短短几秒钟进行3D扫描,即可得到患者伤处的精确模型数据,经过CAD设计支架形状后,再通过3D打印制作出来,该肢具从性能和效果上完胜传统的石膏固定物。
“该肢具具有轻便、韧性强、透气性好的特点,患者戴上后更舒服、更便利,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很有帮助。”李锋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提升军运会医疗保障服务水平,武汉军运会执委会从全军邀请99名知名医疗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21人,军队技术三级以上专家12人,军地主任医师、教授85人,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经历。
其中,专家顾问组由21名来自临床医疗、卫生应急、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四个方面的国内顶尖医疗卫生专家组成。
此外,还有44家定点医院选拔出的2094名医疗保障人员和全市选拔出的144名公卫保障人员、137名卫监保障人员、征集了122名医疗志愿者和11名语言志愿者。
他们按照既定方案,分别在52个比赛场馆、军运村、98家接待酒店、三站一场(汉口站、武昌站、武汉站、天河机场)承担具体医疗保障及相关服务工作。
本届军运会有来自109个国家的9300多名军人运动员参赛,各参赛场馆之间的距离远,又有水上、空中项目,保障和急救难度大,对医疗保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提前同国际军体联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要求,制定军运期间各种程序,力求精准化。”李锋说,赛前,医务官们频繁走访各参赛队伍,给予最大限度的医疗支持。“最重要的还是预防措施要做到位,即在训练准备期间如何防止、减少伤病。”
在10月20日的军运会军事五项男子个人全能障碍跑比赛中,俄罗斯运动员阿列克谢·斯维奇尼科夫在过独木桥时意外跌落,导致右踝关节韧带撕裂。该名受伤运动员在进行跟腱断裂微创手术后,目前已转至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俄罗斯联邦代表团总医生福拉达·提卡诺娃对中国军方、军运会执委会和中部战区总医院的高效处置和一流的服务保障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中部战区总医院所有帮助我们的医护人员,感谢中国人民,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谢谢你们!在普京总统和习主席的带领下,俄罗斯和中国的友谊不断巩固和深化。”
(周荔华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