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0月24日电 2019年10月1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公布的一组数据展示了黄河源雪豹调查的最新进展。在刚刚完成的秋季监测中,工作人员获得了大量精彩的影像。除了重点监测的一级保护动物雪豹之外,红外相机还记录到了猞猁、兔狲、熊、藏狐、赤狐、白唇鹿、藏野驴等18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哺乳动物,以及包括金雕在内的多种珍稀鸟类,充分展示了黄河源地区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
9月2日傍晚6点45分的一段视频中,一只雪豹在湖边山脊上悠闲漫步,怡然自得的刨坑标记,巡视领地。远处湖面开阔,云层低垂,夕阳将湖面染成一片金黄颜色,雪豹与身后的环境融为一体;另一段视频拍摄于10月5日国庆节期间。红外相机再次在傍晚时分拍到这只雪豹。它背对画面,凝视着眼前的湖泊,似乎在守望这片天地。
世界自然基金会雪豹项目经理何兵表示:“这些精彩的镜头不仅再次证实了黄河源是三江源区域重要的雪豹栖息地之一,更是生动的体现了雪豹与水源地的关联,诠释了雪豹作为“高山守护神”的角色,可以说,保护雪豹及其栖息地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
作为母亲河的源头,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更是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气候环境使其具有了世界级的保护价值。2018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青海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启动了“黄河源雪豹调查”项目,这是在广汽传祺的支持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的“诞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创行”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雪豹保护之外,项目内容还包括高原湿地水鸟调查、基层保护能力建设、志愿者参与机制、环境教育能力建设等方面。
雪豹作为高山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它们的生存状态对于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三江源是中国雪豹的核心栖息地之一,但其中的黄河源头区域一直缺乏对雪豹的科学了解。“黄河源雪豹调查项目”实施一年来,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空白。
青海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阿旺详细说明了与WWF的工作历程与截止目前的成果:“我们先后通过5次野外调查布设了22台红外相机,覆盖面积约425平方公里。截止目前,黄河源雪豹调查已记录到雪豹触发次数194次,照片和视频资料2131条,其中包括多次雪豹交配过程、母雪豹携带幼崽的珍贵画面。这些数据对帮助我们了解黄河源雪豹的分布区域、生存状态、种群数量以及雪豹的行为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保护黄河源雪豹及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源园区管委会有十余名生态管护员也参与了雪豹调查项目,项目团队为这些当地藏族生态管护员提供了多次培训,使其掌握了红外相机使用方法和野生动物痕迹识别技术。他们将是未来黄河源生态保护的核心力量。
(编辑:严玉洁 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