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守龙:青春励志神采飞扬 砥砺奋进成就梦想

新中国70年风雨兼程,新中国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70年峥嵘岁月,新中国70年春华秋实,成就辉煌。在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唱响心头的歌。

陆守龙:青春励志神采飞扬 砥砺奋进成就梦想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27 21: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中国70年风雨兼程,新中国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70年峥嵘岁月,新中国70年春华秋实,成就辉煌。

在伟大祖国成立70周年之际,唱响心头的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91年那年结婚,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半年分家,原本一个家,分成了一个大家,一个小家。

为了承担起家的重担,为肩上的责任,为了那份希望和期盼,自己学会了做很多事:种地、卖瓜、做月饼点心、编制毛衣……但是,我心中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愿望:成为一名有学问的人,有理想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三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一名民办教师的替代,使用期限为三个月,一百八十天,一个月六十元工资,一百八十元。

那年三月份进校园,暑假很快便到了,我领到了一百八十元的工资,结束了短暂的教学生涯。

三个月的教学经历,凭借对知识的追求、对教师的敬仰、对教学的热情,弥补了心中为人师的缺憾,同时,也深深感到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心想:如果再有机会,力争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那年暑期好像特别的长,前期天气特别闷热,后期天气特别潮湿。有一个星期连阴雨,我又闹肚子,躺在床上,找来一些旧书翻了又翻,一方面复习,一方面以充实曾经教学的经历,润湿一下心中的梦想。

一天早上,听到村里的广播通知说,乡里招聘临时代课教师,于是去乡里报名、考试、面试、培训,成了一名“准教师”。

峰回路转,开始属于我自己的教学生涯。新学期开始,从老教师那里借来中师函授教材,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竭力完善知识机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尽快成长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成就为人师表的梦想。

学习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学生成绩一直看好,我也受到“优秀班主任”、“优秀园丁”、“青年教学标兵”、“优秀教学能手”等表彰,妻子总是默默地支持和鼓励我,这更增强我坚定的信心。

在学校的第二年,参加汉语言专科自学考试,早上去学校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一天按照计划好阅读20页的汉语言专科课本,雷打不动。

妻子心灵手巧,农闲季节加工毛衣,简单的横版编织机,也是一个体力活,编织好还要缝纫机进行缝制才算完成。我白天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家得抽空帮妻子绕毛线、签衣边。看到妻子经常忙到深夜,于是我便把一天自学20页的学习任务分解:早上10页,中午10页,早上我起的早一点,做好早饭再让妻子起来。

妻子经常提醒我,别太难为自己,而我一考就是五年整,当拿到心仪已久的文凭时,心里特美,那天把蓝皮毕业证书揣在怀里睡了个甜美的午觉,妻子说我臭美的像个小孩,可妻子自己也乐呵了好几天。我知道,妻子成就了我上大学的梦想,社会给了我展示的平台。

后来,我调进县城机关上班,妻子也进了一家工厂工作,起早贪黑,星期天也难得有一个,我们买了自己的房子,孩子也进城读书了,我们共同支撑着一个家。

教师,这个名字真好。

2003年年初,江苏省第一次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这又一次让我怦然心动。6月份,终于拿到了心仪已久的教师资格证书,心里特美。

这可是在已经结束近10年教学生活的三年之后,崇高的事业,见证了火一样的青春,也是人生一种真实的收获,为10年的教师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坦荡而又自豪的说,我曾经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朗朗读书声,曾融入我火热的青春年华,浓浓的书墨芳香,让我沉醉不已,作为联结过去和未来的中间一环,感到无尚光荣和骄傲。

江河奉献给海洋

拿什么奉献给你

翻开2002年作为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工作日记,仿佛能够找回青春激昂的热情,感受那份真诚、感动、纯真、无悔,字里行间,依然能体会到当年充满朝气、活力的岁月生命轨迹:坚守平凡,耐住寂寞,锤炼自我,不断进取。

字里行间依然能够清晰找回描摹一个小人物凄美的现代版爱情故事,描摹艰辛创业书写美丽青春的故事,描写农村火热的生活,描写人们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执着与留恋,描写人们在对土地的依赖与坚守。

书写抗击非典大家的坚持与刚强,书写共建家园劳动的喜悦,书写工作中的喜与忧、笑与泪,书写农家端午温馨的粽香,书写稻花香里丰收的喜悦。

记录勇立潮头大胆实践,记录面对“三农”问题的不断思索研究,记录对美好人生的不懈追求……

大学生村官--“准村官”,是一种经历,一种历练,一种提升,一种升华,一种境界,一种定位,一种财富。

回首过去,组织的培养与鼓励,领导的关心与呵护,群众的理解与帮助,激励我不断前行。

十八个年头,弹指一挥,如今除了燃烧青春,点燃激情,扎根沃土,坚守岗位,百倍努力,除了十八岁一般激情和活力,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俯首甘为孺子牛

阡陌陇上有良田

在基层信访工作九个年头,蓦然回首,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感触万千,没有半点犹豫,没有半点马虎,没有半点懈怠。

2011年8月1日是到县委群众工作部、县信访局上班,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了《国家信访条例》以及省市相关信访工作等文件,学习政法、司法、综治、民政、民生热线122、人社等单位的职能,与县委群众工作部各个科室的职能比对,找差别,分界线,找准工作定位,增强工作信心,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信访接待工作中,热心接待来访群众,耐心聆听群众心声,真心帮助困难群众,爱心劝导来访群众,心理疏导和教育相结合,认真做好记录,了解群众内心的真实意愿,关注群众一举一动,及时跟踪回访,做来访群众的知心人、家里人,把信访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困。

20多本工作手册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来访群众的烦恼和困惑,记录着平时工作与生活的点滴积累和思考,记录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

县委群众工作部有效整合行政资源,使得群众服务链得到有力嫁接,社会服务圈得到有力拓展,建立了新时期社会管理新模式,总结写成《东海县“6+1”整合资源创新信访工作新模式》,被2012年《人民网》采用,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预防腐败网》等七家网站转载。

构建一种开放型、立体式、多维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以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阶段、新时期、新形势下多层次、广角度、大范围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探索写成《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机制》,2014年参加省创新信访工作征文活动,获得征文三等奖。

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新机制、新举措,针对基层组织基础薄弱、基层矛盾相对突出、群众信访越级趋上、信访信息不对称等现象,逐步构建以“信访承诺、分类推进、疑难听证、集中会办”为内容的信访工作模式,探索形成《东海县委群众工作部建立群众工作诚信机制》(《江苏信访》2013.3期)。

信访工作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涉及法律、经济、教育、文化、体育、保障等诸多领域,作为信访工作者除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外,学习一点谈话技巧尤为重要,探究写成《浅谈接访工作谈话艺术》(《江苏信访》2013.9)

长期从事信访工作,面对信访不同群体,接触社会难点问题,内心难免受到涤荡和冲击,表现焦虑不安、心理疲劳、精神压抑、容易烦躁等身心障碍,了解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知识和技能,便于调解心理,促进工作,保持归零心理,保持宁静平和心态,保持积极向上,铭记责任,牢记使命,点燃激情,探究写成《信访一线工作人员心理调适浅谈》(《江苏信访》2016.6)。

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简而言之,即是信任之访。是在寻求心理的宣泄和释放,是在寻找合适的倾述对象,是在寻求政策法规的咨询,是在争取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心理认同,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合理的帮助,从而实现内心追寻公平正义,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作为信访工作者除了不断拓展提升业务素质而外,学习一点教育心理学也很重要,探讨写成《读<学记>谈信访》(《江苏信访》2017.05总第284期)。

新时代作为信访干部如何练就“强内功”,打造“软盔甲”,塑造“金刚身”,做到四个“高站位”和四个“善于”,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敢于担当、勇于探索、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信访工作者,探究写成《高站位重践行 强本领求实效》(《江苏信访》总第293期2019.1)

工作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准确描摹群众真实状况,表达工作党员干部真实情感。

通过聆听一位老信访局长讲述自己工作经历,写成《热血铸就忠诚》(《江苏信访》2012.8),描述了一个雷锋一样忠诚的战士、保尔一样坚强的铁人、“俯首敢做孺子牛”情怀的人民公仆形象。

通过基层调研,根据底色浅蓝,蕴藏天平、国徽、麒麟图像的一张信访办主任的名片,提炼写成《大老张的信访七字歌》(《江苏信访》2013.11),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名普通信访工作者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一心为民的拳拳之心。

通过参与成功处置一起民工讨薪信访案例,纪实《中秋前夜接访录》(《江苏信访》2012.11-12),真实记录一起成功化解农民工讨薪事件,阐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需要社会共同关注和维护。2016年3月被《人民信访》刊载,2016.9国家信访局APP转载,并在2017年国家信访局举行的“信访故事”征文活动获得三等奖。

通过对一位军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一名教师生活状况的了解以及信访事项的化解跟踪,写成《谁动了我的奶酪》(《江苏信访》2015.1),阐述社会福利越来越好,个人期望值越来越高,但是制度体制机制也在越来越规范,从臆想蛋糕到奶酪法定,再到“订单”就餐,需要过程和时间,更需要制度和法治保障。

通过接访一个残疾人,写成《爱的名义为爱发声》(2016.7),讲述维护残疾人家庭需要民政、残联、扶贫、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携手联动,主造血与辅输血,强自身与补短板相结合。

通过接待群众反映土地流转问题,跟踪调查,写成《话说“最后一公里”》(2016.12),聚焦群众“最后一公里”,激活内在潜力的同时,更需要精、准、细、实的跟踪和服务,坚持走群众路线、站群众立场、用群众方法、解群众问题,坚持下基层、接地气、扎稳根、解真情、知民愿、说真话、出实招、干实事、惠百姓。

既是战斗员,也是宣传员,记录耕耘历程,总结写成《初衷不改向前行 甘做红色轻骑兵》(《江苏信访》总第287期2018.1)。

九年来,耕耘心田,点滴思索,偶尔心得,发表文章40余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工作在基层,扎根在一线,平凡真实,为民解难,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勤恳工作,鞠躬尽瘁,愿做信访红色轻骑兵。

而今迈步从头越

争做护航司法人

今年8月中旬调到县司法局,成为一名“准司法”,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学习新岗位相关知识,诸如司法行政功能定位、发展进程、具体职能,如人民陪审员制度,12348司法行政公共服务平台,法律援助与公证,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司法所,律师资格证书、公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行政复议、司法鉴定等等,争取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尽快成长,成为行家里手,实现从信访工作到司法工作的转变,实现对社会更加精细的管理,实现人生新的跨越,迈上新的征程,取得新的辉煌。

准教师--准村官—准司法,二十八年,祖国成就梦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青春岁月,激昂前行,追逐梦想,成就未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