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丽:电影院的变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刚刚吹拂到小山村,能买得起黑白电视机,插上高高的天线的毕竟个别,于是,村里偶尔能放场电影就成了小孩子最盼望也最痴迷的事了。

袁慧丽:电影院的变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27 14: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刚刚吹拂到小山村,能买得起黑白电视机,插上高高的天线的毕竟个别,于是,村里偶尔能放场电影就成了小孩子最盼望也最痴迷的事了。

最初的电影院是村里的大会堂。

位于村子最中间最热闹地段的大会堂,大门口上面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墙壁上是整齐而响亮的口号。前面高高的主席台上,是早早就挂好了的银幕,方方正正的黑色宽边大布,四个角用绳子绑着,下面一行行整齐的长凳子。

小学生最喜欢的事莫过于学校组织看电影。放印时间一般选在下午,上课铃声一响,老师迅速行动起来,带领各自班级的小不点儿,按顺序走出校门。一路叽叽喳喳地穿过村里的小巷子,引得村里人都伸头热议,有几个同村的孩子,礼貌而大声地向路边的长辈打招呼。走进宽大的大会堂,老师会根据事先统一安排,带领孩子从到指定位置。

人员来齐后,大门缓缓关上,整个大会堂顿时黑了下来。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早就架好机子的放映员将一束刺眼的光束射向正前方。要开始了,要开始了!孩子们把小嘴吧都闭上,切换成了眼睛和脑子兴奋模式。个别调皮的孩子会伸长手臂跳起来,只为在大银幕上留下瞬间的影子,只要不是特别过份,这时的老师往往很少呵斥。当那条熟悉的龙在银幕上游出来时,整个会堂的目光终于都被吸引过去了。

中学时,看电影院移到了升旗的大操场。

每个月,学校总会组织看一晚电影。那天晚上,老师基本上不布置晚自习作业。晚餐后,学生们就都懒散下来,三五成群地聊聊天、八八卦,除了特别认真的埋头若干的学霸。我们像翱翔在自由天空的鸟儿,整个学校的氛围也变得轻松自在且亲切了。晚自习铃声响过,学生从教室自带板凳,排队到操场,沿着国旗杆的线,按指定位置排成两纵队坐下。巨大的银幕从楼上教室的阳台上垂下,四个角系在四根柱子上。《洪熙官》《张三丰》《笑林小子》等等,一部部优秀的电影从银幕上缓缓流趟而过。

在一个温暖的傍晚,天空晴朗,万里无云,黄昏的光芒早已从西面的远山沉甸下去。电影刚刚开始放,我无意间瞄了眼东面的教室,眼睛却瞬间被天边一个火红的超级大圆盘给吸引住了。那是月圆的日子,整个月亮火红火红的,血一般的火红,能清晰地看到上面的点点黑斑,周围散发着一圈淡淡的红晕。就像初升的红日所散发的光芒。教学楼的灯都关了,除了银幕,整个大地都是暗的,天空,清澈透明,没有星星,只剩下那个火红的如血一般的超级大圆盘。我彻底惊呆了。那一幕,比电影更精彩地画面,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一次进电影院是为了《泰坦尼克号》。

上映的那一年,人已在广东。那时还不懂大片是什么,也不懂热映是什么。只看到满大街到处是与之有关的宣传,名字也多姿多彩,就连校门口的小小录像厅,都有了《铁达尼号》《太坦尼号》《铁达尼克号》等多种称呼。同学间谈天说地闲扯的,也离不开露丝和杰克。但我一点都不逛热,甚至有些莫名其妙:这电影我去年就看过,一点都不好看。

从号称与香港同步的冬天,到大影院上线的那个春末,一直到即将过完那个学期,忽然间,淡定的我得到了信息:此《泰坦尼克》非彼《泰坦尼克》。于是,在临近放假时,我赶上了末班车,人生第一次走进电影院。

昏暗的灯光,狭窄的座位。或许是热映期已过,人不是很多,三三两两地小堆小堆坐着,低声窃窃私语。电影很精彩,加上之前宣传里出现的镜头已深深印入脑海,所以,时隔多年,对电影院的印象早已模糊了,只依稀记得电影的大概情节,当然,还深深地记住了票价:五元。

再后来,电影院升级成了影城。

新的电影院里,再也看不到四条绳子拉着的银幕,坐椅从狭窄的翻折的木凳子换成了宽大厚软的沙发。跟着升级的不止是这些,还有票价,还有名称:高大上的影城,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广场。影城里有安放着多个放映间,同时播放不同的影片。舒适的座椅,高档的音响,来一杯奶茶,抱一桶香喷喷的爆米花,热恋中的年轻人,跳跃的孩子,忙里偷闲的中年夫妇,甚至是执子之手款款而来的老年人。随着国家的开放、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飞跃性提高。作为大众娱乐休闲的普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走进电影院,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看。

大会堂早已改造成了各色丰富的农村文化礼堂,电影院功能已经成为孩时的记忆,承载着我们曾经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那些化为时光之尘埃的影像,见证了昨日,存进了记忆。现代化的电影院的林立,印证着今日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多彩,彰显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轨迹,绚丽与辉煌的明天。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