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中国日报世界观微信公众号)
8月23日中午起,在推特上多了一个流行语标签“#我特此命令”(#iherebyorder)。追根溯源,是因为美国领导人23日上午发布的一大堆与中国相关的推文中的这句话:“我们伟大的美国公司特此被命令(are hereby ordered)立即开始寻找替代中国的选择,包括把你们的公司迁回家,在美国制造你们的产品。”。
有股民“特此命令”美国股市不再狂跌——受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23日美国三大股指均收跌超2%;有老师“特此命令”学生这个周末过后要按时提交作业。还有更多的人用“特此命令”的语气发帖,比如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亚当•希夫(Adam Schiff)在其官方账号上这样写道:
“我‘特此命令’你停止用愚蠢的推文危害我们的经济。我还‘特此命令’我们的粉丝转推此帖……但这命令管用吗?”
这些命令纯属调侃,但即便是最初的那个“我特此命令”就真的管用吗?
诚然,激发美国股市狂跌和美国领导人密集发推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北京时间23日晚(美国时间23日早晨),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约75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针对的是本月中旬美国宣布对自华进口的约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美方分9月和12月两次加征,中方也按此时间表分两次反制。
但一激(急)之下,就“特此命令”,美国各路人士怎么看?
曾担任福克斯新闻华盛顿主编、现任该有线电视台高级政治分析员布瑞特•休(Britt Hume)在转发美国领导人的推文时质问道:“他用什么样的权力来‘命令’公司做这一切的?”
对此,在乔治城法律中心从事多年贸易相关法律事务的Jennifer Hellman隔空回答说,“总统无权命令公司退出中国。 这些公司出于自己选择的原由进入中国,在中国投资, 他不能命令它们退出中国。” Hellman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电台采访时说,仅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总统能阻止资金流入中国,但他不能对那些业已在中国运营的公司说它们必须离开。
CNN资深编辑克里斯•西里撒(Chris Cillizza)在评论特朗普的推文时不无风趣地说,“他使用的语言听起来很正式,对吧? ‘特此命令!’ 这让我想起一位国王就着长卷轴宣读宣言的场景!事情就是这样:他无法命令美国企业做任何事情。 …… 美国总统不能‘命令’私营企业去做很多事情。”
正如华盛顿智库Cato研究院研究员西蒙•雷斯特(Simon Lester)所说的,美国领导人推文“特此命令”不像是可执行的行政命令,只不过是他发怒时在推特上说说而已。
直到23日晚上,白宫仍没有就总统为什么相信他能“特此命令”美国企业迁出中国做出任何解释。
美国的一些行业协会倒是很快表态。
例如23日中午刚过,美国商会高级副会长薄迈伦(Myron Brilliant)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两国之间长达40年的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富有成效的、建设性的、互惠互利的。……我们相信持续的、建设性的接触是正确的前进方向。时间至关重要。我们不希望看到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
全美零售联合会高级副总裁大卫•弗伦奇(David French)表示,美国零售商离开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在中国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接触到中国客户并开拓海外市场。这反过来又让我们成长并为美国工人、企业和消费者扩大机会。”
显然,贸易投资属于你情我愿,绝非单向受益。自40年前中美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建交时的200多倍。如果中国市场——包括人数大致与美国总人口相当的庞大中等收入阶层——对美国企业没有吸引力,不用美国政府发话,美国公司也会另寻他处。相反,中国的吸引力随着百姓购买力的增强、市场开放度不断加大和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有增无减,美国公司也会用加大投资等方式坚守中国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
可以理解“我特此命令”在推特上引起的热闹,但预计美国公司“在彼运营”不会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