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中国”之羌族:探访“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一个古老的民族,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里,已刻下它活跃的身影。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双簧气鸣乐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音色柔和、悠扬婉转,是旷野里最动听的天籁之声。

“可爱的中国”之羌族:探访“云朵上的民族”

来源:光明网 2019-08-15 13: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羌族,一个古老的民族,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里,已刻下它活跃的身影。

羌族人总是习惯把村寨住房建在河谷或半山腰,占据着高高的位置,所以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除了世代口传心授外,羌笛也成为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双簧气鸣乐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音色柔和、悠扬婉转,是旷野里最动听的天籁之声。

羌笛也是历代文人笔下的“宠儿”,东汉马融在《长笛赋》就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羌笛,更是边塞诗里的“常客”,王昌龄《从军行》有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之焕《凉州词》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全唐诗900卷,竟有300余首与羌笛有关。

何王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吹羌笛已经32年了,在他的传习所里,常能看到来学羌笛的学生。何王全说,让更多人通过羌笛来了解羌族,是他最自豪的一件事。

羌笛,去过大漠边关,进过诗词歌赋,那小小的笛管里吹出的音乐,悠扬婉转苍凉,见证了羌族的历史变迁,如今羌笛更已走向世界,也让羌族文化更多展现在世人眼中。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