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7日电(记者 高琳琳) 1975年8月,一部讲述渔家孤女李海霞与渔霸陈占鳌、潜伏敌特刘阿太等敌人斗争,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女战士的电影《海霞》在国内上映。出生在温州市洞头县北岙镇鸽尾礁村的汪月霞,就是这个故事的原型。
也许如今许多年轻人对这部电影并不熟悉,甚至没有听说过。然而在当时,它的热度可不亚于现在的爆款电影,现实中的“海霞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汪月霞带领着一群渔家姑娘,成立了洞头女子民兵连,也铸就了“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7月17日,记者跟随“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
虽然没有见到汪月霞老人,但在和现任连长陈盈盈的对话中能感受到,“海霞精神”已经在这座小岛上生根发芽,代代流传着。她说,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从小就熟悉“海霞”,熟悉“海霞精神”,在新的时代它依然能激励很多人。
一些人不熟悉女民兵,觉得民兵和真正的兵不一样,女民兵更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子。但先锋女子民兵连的“花木兰”却用自己的行动让人们看到“爱岛尚武”无关性别,无关身份。在平时,女子民兵连的姑娘们协助疏导交通、治安巡逻;遇到台风、灾情,她们照样扛起救灾抢险的担子。
据统计,共有约2400多人加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这些曾经也是爱打扮、怕晒黑的普通姑娘经过训练,在军营中成长、蜕变,成了新时代的“海霞”。目前,还有61人正在连队中进行训练,为成为新的“海霞”做准备。
50多年来,洞头女子民兵连先后获得集体一等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全军英模人物,“海霞精神”融入了洞头各个角落,早已成为洞头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新时代,女子民兵连也有了新使命,她们积极投身洞头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以“海霞”命名的海霞村、海霞中学、海霞军事主题公园、海霞妈妈志愿服务队、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等组织和队伍,在洞头遍地开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温州洞头在传承和弘扬“海霞精神”的同时,走出了有洞头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为这座美丽的海岛绘制出新的画卷。就像陈盈盈所说的,新时代只有把将“海霞精神”的继承发扬和洞头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迸发出强大活力,才能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
(编辑:王辉)
(高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