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昔日高冷故宫成“网红” 美媒:“文化自信”重振中华传统文化

紫禁城越来越受欢迎,2018年的游客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700万。古老的紫禁城焕发新生,故宫已当仁不让成了“网红”博物院。

【中国那些事儿】昔日高冷故宫成“网红” 美媒:“文化自信”重振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05 17: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游客在北京故宫城墙上参观。图片来源:《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中国日报网8月5日电 紫禁城越来越受欢迎,2018年的游客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700万。历经五百多年兴衰荣辱,昔日帝王宫殿的大门向公众敞开,古老的紫禁城焕发新生,故宫已当仁不让成了“网红”博物院。

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3日报道,这座占地180英亩的大院,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规划中国的地方。1912年,中国最后一位皇帝退位,从那以后,其中大部分宫殿厅堂大门紧闭,少数开放的大厅里挤满了团队旅游的游客。

紫禁城明年将迎来600周年诞辰,变化正在发生,即使是一些布满尘土的漆黑的宫殿角落也恢复了往日的辉煌,以供游人参观。

2012年以前,这个庞大的古代建筑群仅有30%的空间对公众开放。现在,故宫80%的地方已经触手可及,展览、时尚的餐厅、书店和礼品店随处可见,静谧的人行道和零散的幽静角落还能让人回想起昔日的王朝。

文章称,故宫的新生,正值中国展开一场保护并弘扬本国文化遗产的行动。如今,“文化自信”已成为中国的标志性政策之一,政府正斥资重振中华传统文化。

这些改变得到了回报。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44岁的软件工程师赵立(音)最近带着12岁的女儿参观故宫,他说:“我们以前从来没来过,因为那会儿没什么可看的。现在可以四处走走,看看新的展览。它能让年轻人或孩子更深入了解过去。”

如今,紫禁城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四周的城墙,现在大部分都作为壮观的步道向公众开放,让人们可以俯视故宫全貌。

文章称,另外,一些政府机构已腾出曾占用的厅堂建筑。这使故宫得以开办新的家具馆等,以展示许多曾被放在仓库里几十年之久的藏品。不过 ,即便是所有新空间也不足以展示数百年来中国天子们收藏的珍宝。故宫目前只能展出约3万件文物,仅占其总数的2%。

到2022年,在故宫西北方向约18英里的海淀区,一所占地153英亩的新馆将向公众开放。届时,这里将展示皇家马车、地毯和王室服饰。

 

部分故宫文创示意图。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变得更有创意。今年春节期间,故宫举办了一场皇室如何庆祝中国新年的展览,展品包括康熙皇帝手书的吉祥春联复制品。

2017年,故宫文创礼品店实现了2.2亿美元的销售额,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过去,故宫纪念品只有钥匙链和太监玩偶,现在,他们还销售根据历史复制的瓷器、纺织品和家具。

38岁的北京某出版社编辑谭女士(Lisa Tan)说,这些新店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它们提供传统瓷器或景泰蓝制品,这些瓷器是由政府认可的大师用传统方法制作的。

“故宫在保持这些传统习俗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这很好,”谭女士说。“这些礼品甚至在一些圈子里变得很时尚。”

大多数游客仍然是旅游团的一部分,被导游带着迅速穿过建筑群的中心区域。

不过,对于一个愿意花点时间的游客来说,在故宫走一条更慢、更蜿蜒的路,是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方式。最值得关注和令人愉悦的去处是两侧的厢房和庭院,如今已向游客开放,人们可以坐在那里喝点茶,看着朱红的宫墙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编辑:齐磊 刘世东)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