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特殊的患者张女士(化姓)来武汉协和医院复查。大约1年前,她在协和肾移植团队的帮助下,接受了1.3公斤小儿双供肾移植手术。据悉,1.3公斤体重小儿供肾是目前全球报道的最小体重供体。这例肾移植手术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器官移植不断突破供体最小体重的限制,大大拓展了供肾来源。
1.3公斤婴儿小肾脏“住进”成人体内
今年47岁的张女士家住江西省都昌县,去年上半年,她被诊断出尿毒症,需要进行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寻找到合适的肾源并接受肾移植我才能活下来。”张女士表示。幸运的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她获得了相匹配的供体,但却是体重仅有1.3公斤的小儿肾脏供体。
“婴儿肾脏这么小,移植到成人体内管用吗?”面对张女士的疑惑,协和肾移植团队王振迪教授解释,肾脏移植到成人体内后,有一个生长过程。因为婴儿肾脏尚在发育阶段,刚开始植入成人体内,它的功能可能不够,需要时间来发育、代偿。但是经过实际观察,小儿供肾后在成人体内会“加速发育”,一般2-3年时间便能长成成人肾脏大小。在初始阶段,经过身体检查,如有需要可以进行短期透析来排毒。
“实际上,小儿供肾移植给成人受者后,还需要对肾脏的生长速度加以控制,切忌拔苗助长。如果生长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出血,血尿蛋白尿,甚至移植肾破裂。”王振迪教授强调,初始植入的“小肾脏”功能只相当于成人的1/12,但“小肾脏”会快速生长,1年左右就相当于正常人1/2的功能。
2018年7月,经过“取肾-修肾-植入”3个环节,张女士成功接受了仅有3-4厘米长的“小肾脏”。经过1年再来复查时,这来之不易的“小肾脏”一颗长成6.9厘米,另一颗长成7.6厘米,接近成人肾脏(约10厘米左右)大小。
小儿供肾手术难点在哪儿?什么保证手术成功?
“是什么保证小儿供肾的成功?”王振迪教授表示,近年来,武汉协和医院肾移植团队在扩大供肾来源方面作了深入探索,其中对于极低体重小儿供体的肾脏利用,不论是在手术方式还是术后管理上均积累了大量经验。
王振迪教授解释,小儿供肾移植之所以困难,一是因为肾脏体积小,其血管、输尿管纤细,导致手术困难,且术后容易发生栓塞、漏尿等并发症;二是因血压等内环境的剧烈改变,导致术后管理困难;三是低体重小儿供肾因为发育尚未完善,除了与受者体内环境不太匹配外,对排斥反应、药物毒性等耐受程度也与成人供肾有差别,而且供者体重越小,移植肾功能恢复越缓慢。因此,成功施行低体重小儿供肾移植,面临的挑战来自多方面因素。
“移植时,小儿肾脏的血管口径对不上怎么办?”王振迪教授表示,在“取肾”下来进行“修肾”时,会将肾脏的重要组织,包括动脉、静脉、输尿管等暴露出来,以利于吻合。新生儿腹主动脉的口径相当于正常成人肾动脉的口径。因此,和成人供肾不同,小儿供肾移植时,是用供者口径较大的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受者吻合的。“相当于搭了个桥。”王振迪教授强调。
对协和医院肾移植团队来说,张女士的手术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在手术方式上,团队独创了新的手术方式,目前已成熟稳定,鲜有外科并发症发生;其次,在围手术期管理上,与大多数施行小儿供肾的肾移植机构不同,协和医院肾移植团队不常规使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减少了出血并发症。他们根据临床经验,反复探索,提出了术后血压的控制标准。
“术前、围手术期、术后整个流程的系统管理非常关键。”王振迪教授介绍,因为供体和受者体重、血压等指标存在巨大差异,避免高灌注损伤,贯穿整个流程。因此,术前应选择血压合适的受者,围手术期要尽量扩大静脉流出道,术后则要严格控制血压,出院后也必须严密观察蛋白尿、血尿情况。
肾移植手术再创新“低”给尿毒症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1.3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最小体重供体。”王振迪教授告诉记者,继2015年完成最低体重(2.3公斤)供肾成人肾移植后,供体体重再创新“低”,不断突破极限。
据悉,2015年12月,协和医院肾移植团队进行了医院首例小儿供肾移植,供体体重只有2.3公斤。如今,当时只有29岁的患者,功能完全正常,工作生活完全正常。而在近4年时间里,协和医院团队已完成类似手术30例,其中2.5公斤以下小儿供肾移植6例。
王振迪教授表示,一般而言,成人肾脏作为供体移植,一个成人患者只需一颗肾脏便能满足身体基本的代偿需求。但是,“小儿供肾”不同,因为体积小,小儿肾脏通常为“双肾”移植给一个受者。移植成功后,通过2-3年的发育,肾脏长成正常人大小后,便相当于植入两颗肾,有更好的代偿功能。
据了解,目前制约肾移植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供肾来源的短缺,极低体重小儿供肾的开展和推广有助于缓解这种压力,给予更多尿毒症患者以新生的希望。
背景资料:
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尿毒症患者从2011年的27.60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50.10万人,我国尿毒症患者数量持续上升。而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有限,尤其是长期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并发症。进行肾脏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最后手段。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公民器官捐献,但供肾数量仍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尿毒症人群需求。近年来,武汉协和医院肾移植团队在扩大供肾来源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其中对于极低体重小儿供体的肾脏利用,不论是在手术方式还是术后管理上均积累了大量经验。继2015年完成最低体重(2.3kg)供肾成人肾移植后,供体体重再创新低,不断突破极限。
国外5kg以下小儿供肾一般很少作为移植来源。据文献检索,1.3kg是目前世界上报道的最小体重供体。小儿供肾移植之所以困难,一是因为肾脏体积小,其血管、输尿管纤细,导致手术困难,且术后容易发生栓塞、漏尿等并发症;二是因血压等内环境的剧烈改变,导致术后管理困难;三是低体重小儿供肾因为发育尚未完善,除了与受者体重内环境不太匹配外,对排斥反应、药物毒性等耐受程度也与成人供肾有差别,而且供者体重越小,移植肾功能恢复越缓慢。因此成功施行低体重小儿供肾移植,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不仅仅限于手术本身。
对协和医院肾移植团队来说,这两例手术也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在手术方式上,团队在尝试、总结、吸收国内外同类手术的经验教训后,独创了新的手术方式,目前已成熟稳定,鲜有外科并发症发生。
其次,在围手术期管理上,与大多数施行小儿供肾的肾移植机构不同,协和医院肾移植团队不常规使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减少了出血并发症。他们根据临床经验,反复探索,提出了术后血压的控制标准,同时,在术后护理和管理上,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延迟下床概念,要求病人延长静卧至14天。
据王振迪教授介绍,如同其他类型肾移植一样,小儿供肾移植受者术前、围手术期、术后的全程管理非常有必要,也有其特殊性。因为供/受者体重和血压等指标的巨大差异,如何避免高灌注损伤,贯穿管理全程。术前选择血压合适的受者,围手术期尽量扩大静脉流出道,术后严格控制血压,出院后严密观察蛋白尿、血尿情况。
目前,协和医院肾移植团队正在总结成功经验,努力将其推广至更大范围,造福更多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