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亚洲 美美与共】又见马六甲:穿越时空的文明交融

公元15世纪,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经停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海峡,使这里成为见证海上丝绸之各国路贸易往来、文明交融的历史名城和世界遗产。如今,马六甲已成为马来西亚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有超过1500万的游客来此观光。

【多彩亚洲 美美与共】又见马六甲:穿越时空的文明交融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9-05-06 09: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5月将在北京举行。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公元15世纪,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经停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海峡,使这里成为见证海上丝绸之各国路贸易往来、文明交融的历史名城和世界遗产。如今,马六甲已成为马来西亚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有超过1500万的游客来此观光。

去年,一台由中国“又见”系列团队执导、200多名当地演员演出的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在当地公演,将这段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历史生动再现。

伴随着雄壮的大鼓声,演出以600多年前明朝郑和船队抵达马六甲的场景拉开序幕。《又见马六甲》以“时间船”为主轴,叙述了马六甲600多年的沧桑变迁。

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导演 王潮歌:我们其实这个船带去的并不完全是瓷器,或者说我们的丝绸,它带去的是中华文明和我们对爱的理解,对整个亚洲这一大片的土地上,我们以什么来互相的依存和理解。

“又见马六甲”歌剧院总经理 龙宝田:郑和七次下西洋五次来到马六甲,他带过来的200艘船、2万名官兵带来的是和平、和谐、美好的一面,所以,王潮歌导演也借由“又见马六甲歌剧院”带领观众穿梭时空,再一次带来美好的文明以及文化的交流。

360度旋转舞台将观众带入100多年前的马六甲,一对新人正在举行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婚礼,故事瞬间转入温暖的氛围,强烈的视觉对比和节奏变化直击人心。整部剧最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名70多岁的老人与6位不同种族的“妈妈”跨越时空对话,体现马六甲不同种族之间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中国观众:通过这个能够感受到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友谊)应该是源远流长的。

马来西亚观众:如果说这是马六甲文化的魅力,不如说这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魅力。

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导演 王潮歌:我们设计的有一个海难遗留下来的遗孤,他被6个母亲抚养长大,这里面有华人,有马来人,有印度人,还有齐提(族),还有峇峇娘惹,就是所有的母亲在哺育他。这6个母亲,都是亚洲的母亲,这些母亲她们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但是她们来自于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但是她们都用她们的爱使他们的后代能够繁衍。所以我认为,在整个的我们的亚洲文明里面,其实共通、共融,其实文化的沟通交融,爱的沟通交融,成为非常重要的主题。

峇峇娘惹是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今马六甲、新加坡的明朝人后裔,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男性称为Baba “峇峇”,女性称为Nyonya“娘惹”。《又见马六甲》参与演出的演员达200多名,通过过去9个月600场次的演出,他们也对中马文化交融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演员 游俊英:作为一个演员,你融入这个角色过后去感受,是一个很棒的东西。

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演员 叶懿敏:我觉得不管是文明,或者是艺术,或者是文化这样子的交融是现在的社会很需要的一个存在。

为这部情景体验剧量身打造的“又见马六甲”歌剧院,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承建的首个交付使用的文旅项目。它也是全马来西亚技术最先进的剧院,拥有全马首个近50米直径的360度旋转观众席,加上高清激光投影配合移动式的环形纱幕和景片、数控水帘和15米高的柱状水雾、随影而变的纱房子小镇,是技术与艺术的表达完美结合。《又见马六甲》从2018年7月7日首次公演到今年6月,超过100万张演出门票已被销售一空。

从600年前郑和下西洋,到如今的大型情景演出,《又见马六甲》承载了这座古城跨越六个世纪的前世今生,也是中马两国艺术家、工程师、管理团队向两国源远流长文明对话、文化交融历史的致敬。

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导演 王潮歌:我也是一条船,他7次下西洋,5次落马六甲,第6次就是我了,我也是带着一条大船,一条时光的船,我的船上也载满了友好,也载满了善意,也载满了我们想去跟你沟通的愿望。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