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哈方制片人谢里克·朱班迪科夫,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出品人、总制片人沈健,演员袁泉、胡军、别里克·艾特占诺夫,艺术指导萨比特·科曼贝科夫,中方制片人王晓燕
4月15日上午,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音乐家》举行了发布会。本片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的首次合拍影片,以深厚的两国情谊与家国情怀成为本届“天坛奖”的开幕影片。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演员胡军、袁泉、别里克·艾特占诺夫,项目发起人和总制片人、闪亮影业董事长沈健,哈方制片人谢里克·朱班迪科夫,艺术指导萨比特·科曼贝科夫,中方制片人王晓燕出席发布会,与在场的媒体朋友分享中哈两国首次合作的奇妙体验。
《音乐家》围绕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一生而展开。故事讲述了他因战争所迫,辗转至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的艰难境遇中,冼星海结识哈萨克斯坦著名作曲家拜卡达莫夫一家,缔结下深厚的国际友谊;在对祖国的思念中,用音乐激励并谱写出中哈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感人故事。
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是“西部暖流派”的代表导演。对于执导《音乐家》的经历,他真诚地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过程。冼星海的精神不仅影响着中国人民,也震荡着哈萨克斯坦人民。“八十年前,《黄河大合唱》在中国的大地上响起,之后又在哈萨克斯坦回响。冼星海用音乐让中哈两国人民达成心灵上的沟通,人类共同的命运在激昂乐声中唱响。”西尔扎提·牙合甫希望通过冼星海这一伟大形象,传递普世的价值观与情怀。
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
演员胡军在电影中入木三分地演绎出冼星海的刚毅坚忍。他在发布会上分享道:“能出演这部电影是件光荣的事。冼星海是我父亲的偶像,《黄河组曲》、《到敌人后方去》等经典合唱曲目,父亲那一代人都唱过。当他得知我要出演的消息时,他非常激动。”胡军表示,《音乐家》能够让观众更加了解冼星海是如何度过后半生的。为了更加靠近人物原型,胡军重新学起了小提琴。并且,他出身于音乐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塑造人民音乐家的形象帮助不小。
演员胡军
袁泉在电影中饰演冼星海的夫人钱韵玲。虽然戏份不多,但袁泉深刻地理解了角色身上所承载的思念、希望、家国情怀等情感与象征。她形容电影中的很多片段都像散文一样,富有诗意,又传递着信念与力量。
演员袁泉
2017年6月8日,中哈两国签署《中哈两国政府合拍协议》,《音乐家》是其中的启动项目。电影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三国取景。艺术指导萨比特·科曼贝科夫指出,剧组里有许多同时在中哈两国学习的学生,为拍摄做出了贡献。《音乐家》不仅是简单的故事片,它还是装载两国人民厚重情谊与共同历史的容器。本片出品人、总制片人沈健感谢能够有这样的机会重新诉说冼星海的故事。他在阿拉木图拜访了最后一位见过冼星海的老人。老人唱起了冼星海教过他的歌,对《音乐家》的上映充满了期待——这是两国情谊的象征与延续。
出品人、总制片人沈健
这份情谊不仅留存在历史中、影片中,还延伸到剧组的日常工作里。胡军坦言自己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语言关,大量的内心独白或对话都需要使用俄语。而饰演作曲家拜卡达莫夫的别里克·艾特占诺夫,在与胡军对戏时,耐心帮助其解决语言难题。两位男演员在发布会上也分别向对方表达了敬意。
演员别里克·艾特占诺夫
中方制片人王晓燕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一直奋战在一线。她提出:“我们与哈萨克斯坦的同事日日夜夜生活在一起,即使有语言挑战、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不同,但都能融为一体,为了电影去创作。”《音乐家》是中哈的首次合拍项目,也拉开了合作的序幕。哈方制片人谢里克·朱班迪科夫说,《音乐家》为中哈两国日后的电影合作打下了基础,为文化交流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音乐家》将于5月17号全面登上大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