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与会各界热议:未来的乡村 未来的城市

今天,全球各地无论是城市或是乡村,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种种问题都在降低我们生活的幸福感。对城乡发展的未来,各国都处于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亦即创建以人为本、以科技为辅的新文明城市。30年之后,在2049年的今天,未来的城乡会是怎么样的融合?

博鳌与会各界热议:未来的乡村 未来的城市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30 15: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3月29日电 历经30年,人类打造出繁荣的生活景象,这种生活景象是否能够延续到未来。今天,全球各地无论是城市或是乡村,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城市,各种污染和资源的短缺困扰着我们;在乡村,乡村的空心化和没落令人担忧,种种问题都在降低我们生活的幸福感。对城乡发展的未来,各国都处于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亦即创建以人为本、以科技为辅的新文明城市。30年之后,在2049年的今天,未来的城乡会是怎么样的融合?

29日上午,论坛举办“未来的乡村 未来的城市”分会,邀请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全球希望联合会主席博科娃、SK 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校长金道然、韩国与时斋院长李光宰、商汤集团创始人汤晓鸥、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城市总经理王路、中国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也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

新文明城市什么样?

潘基文认为,在迈向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需要携手解决的最大的共同危机,是人类的家园面临的不可持续性危机。过去30年以来,城市化既带来了经济繁荣,又是扶贫的利器。今天,人类面临着两大不可持续性危机,一是大城市病;二是农村的荒废问题。潘基文提议,要创建3个试点城市模式,这个“城市”的内容要比智慧城市更广泛,要超越技术驱动型未来城市,要以人为本解决现代矛盾,开启新文明。

潘基文强调,未来城市必须是开启新文明、“以人为本”的城市。以人为本的城市,将是21世纪新文明城市的核心;新文明城市的核心目标,应是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要将三个原则有机结合起来。第一,创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城市。这就需要融合东西方价值。第二,创建技术创造幸福生活的“数字化”城市。技术要为创造人类幸福服务。我们要摆脱从技术的角度设计城市的惯性,要把焦点放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第三,创造人与自然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应具备先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人们在这样的城市不必长时间、长距离通勤。这样的城市自然循环,没有雾霾。

潘基文认为,中国在建设新文明城市方面可以做引领者,中国也有能力做到。中国著有《周礼·考工记》,韩国、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城市规划数千年来均借鉴《考工记》。我们需要21世纪版本的《考工记》,我们要创造出适合未来人类的未来城市,我们要在“一带一路”推动新文明城市。新文明城市是人类的未来,人类的希望。

庄少勤认为,过去30年是通过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传统的工业化有其局限性,比如,发展导向比较注重经济要素,对于社会、环境不够重视,发展上比较注重要素和规模驱动。中国的空间发展、空间治理,包括城镇化,到了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首先,要更加重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自然可以不需要人,但是人离不开自然。因此,后工业化时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把城乡当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社会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计划在全国划定3条底线,第一条底线是生态红线,保护生态安全;第二条底线是永久基本农田,保证粮食安全;第三条底线是城市边界,防止城市的蔓延,对自然乃至对文化其他方面底线的冲击。中国会把巴黎协定相关气候应对的目标措施通过规划落实下去。

其次,要强调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核心高质量发展。后工业化时期,应该让城乡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社区是一个城乡的基本单元,社区活了,整个城市就活,今后的社区宜居、宜业,宜游,还要宜学宜医养,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三,区域协调。城市内部把它变成小城市、微城市,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城乡之间有很好的关联,城市有城市的特色,乡村有乡村的价值。

第四,要重视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城乡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目前全国在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有其特有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要好好设计和规划。

第五,注重数字驱动创新发展,把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智慧生态相融合,做到天人合一。

金道然提出市产学概念,即城市、企业和大学加强彼此合作,才能使城市的活力更加持久。为了实现城市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承担起领导者的角色,与企业和学校合作,以解决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危机。

李光宰认为,为解决现代城市建筑建材的大量损耗,人类生活方式带来的能源损耗以及心理问题损害,他希望建设21世纪版的《周礼·考工记》,聚集全世界的智慧,打造一个示范城市,为人类带来幸福和希望。

AI+”技术为城市赋能

汤晓鸥指出,1850年,英国的城镇化就已经达到50%,中国今天还有5亿人在农村,与一两百年前的英国相比,城镇化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汤晓鸥说,AI本身不是一个行业,AI要服务各个行业,AI主要目的就是打破各种边界。一是学术和产业的边界,把学术和AI的成就用到产业上。二是各个传统产业之间的边界。三是国家之间的边界。AI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对抗。AI必须要能帮助各个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监控摄像头,还包括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医疗,智慧的旅游,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商业,智慧楼宇等等。还有其他行业,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手机,互联网。AI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

AI帮助更多的是大城市,可缓助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人口问题、安全问题、商业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整体规划,需要资源、产业的整体配套和融合。

王路认为,AI时代,不主动革命就会被别人革命,百度正在利用AI+技术,解决城市的不幸福感。

王路介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列出17项未来城市的特点,比如说没有饥饿、没有贫穷、良好的健康、良好的教育、社区的可持续化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在城市,交通是很大的问题,纽约每年因为交通造成的损失是2200亿,占GDP的5%左右。百度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地图、信号灯上的视频分析技术、无人驾驶等,做成一个立体的解决方案,不仅让人们出行有智能交通,还有智能出行。再比如,利用互联网在网上立案,在网上进行初步的证据提交,甚至可以帮助法院用OCR技术进行初步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总之,利用AI+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提高他们的效率和水平,让每一个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获得幸福感。

文化不可或缺

博科娃认为,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护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关注文化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提升不同文化的影响,让沿线国家传播并弘扬其特有的文化。这种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将进一步丰富人类文明。

博科娃说,2011年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建议,就是要保护历史城市风貌,包括自然遗产保护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够让我们心生自豪感,顾及子孙后代的需求,这些都将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文化创新也非常重要。目前在中国有10个创新城市,韩国有3个。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创新城市,比如上海就是一个设计的创新城市,其7.5%的GDP是由创新实现的。我们需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城市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文化和遗产。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