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会文代表:越是进入攻坚期,越要一鼓作气

2017年,四川将成都平原大气环境治理列为环境保护“一号工程”;时隔两年,又将川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纳入“一号工程”。去年3月9日,参加全国两会的于会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谈及成都平原大气环境治理问题,他表示要“坚决拿下”“必须拿下”。

于会文代表:越是进入攻坚期,越要一鼓作气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03-15 05: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只要把两个区域控制好了,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的大半壁江山就稳固了。”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在宜宾参加川南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动员会时这样说道。动员会上,于会文和宜宾、自贡、泸州、内江川南四市主政者共商“蓝天”治理大计。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保工作深有感触。他介绍,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在全国生态环境区位特殊,96.5%的面积地处长江流域,涵养着长江27%的水量,生物资源种类列全国第二,大熊猫国家公园80%以上的面积在四川。“四川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下游沿岸的省市。”

2016年年底,于会文刚到四川省环保厅上任,当地雾霾持续了两周,沱江、岷江等主要流域水生态出现问题。两大难题摆在面前,他直言“当时很着急”。为了根治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他采用暗访的工作方法,通过持续夜查、暗查、突击查、交叉查、节假日查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一批偷排、漏排,特别是“散乱污”企业。

2017年,四川将成都平原大气环境治理列为环境保护“一号工程”;时隔两年,又将川南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纳入“一号工程”。“在为成都平原‘治气’期间,我们探索出了一整套有效、管用的办法。”于会文介绍,两个全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同样重要,治理成都平原的好办法同样对川南地区适用。

去年3月9日,参加全国两会的于会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谈及成都平原大气环境治理问题,他表示要“坚决拿下”“必须拿下”。一年过去了,这项“一号工程”成效明显。于会文介绍,经过集中攻坚,成都平原大气质量连续两年得到持续改善。2018年全省优良天数率为84.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蓝天越来越多,赢得了群众普遍点赞”。

“靠人力排查不是长久之计。越到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时刻,越需要信息化、科技化手段作为支撑。”2019年,在于会文的主持下,四川的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由“人海战术”升级为监管自动化、信息化策略。今年2月底,执法人员运用实时视频与在线数据比对,迅速监控到某地方工业园区的偷排行为。“在线数据显示正常,但视频里水的颜色明显不对,执法人员连夜前往现场检查,抓了个现行。”于会文介绍说。

谈到这几年的生态环保工作,于会文说:“今年省委省政府的春节团拜会上,好多人都提到,往年春节前正是成都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时候,但今年一次都没出现,说明环保工作干得真不错。”他向记者回忆,当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讲到环境质量改善时,在场人员都鼓起掌来。

于会文坦言,尽管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他依然备感压力。他把当前的生态环保工作状态总结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容不得松懈。“现在的治理成果还不稳固,稍一松手,就容易反弹。越是进入攻坚期,越要一鼓作气。”他说。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