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遍布朝阳公园灯会 “汉服”游客“穿越”赏灯

门前迎宾兔爷灯惟妙惟肖,上千盏传统大红灯笼喜庆热闹,“网红”兵马俑灯笼璀璨夺目,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献宝灯、孔雀灯造型别致……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2019朝阳区“点亮春天 闪耀朝阳”元宵灯会正式亮灯,凸显非遗元素。

“非遗”遍布朝阳公园灯会 “汉服”游客“穿越”赏灯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2019-02-19 20: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门前迎宾兔爷灯惟妙惟肖,上千盏传统大红灯笼喜庆热闹,“网红”兵马俑灯笼璀璨夺目,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献宝灯、孔雀灯造型别致……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2019朝阳区“点亮春天 闪耀朝阳”元宵灯会正式亮灯,凸显非遗元素。身着“汉服”来赏灯的游客,给灯会更增了几分“传统”韵味。

现场:

身着汉服逛灯会 “穿越”体验传统文化

绣着白色线条花的大红色的曲裾、明制的对襟长袄搭配白色的绒领、手持圆扇半遮面、轻撩发丝笑意盈,当“汉服”遇上“灯会”,这样的画面让人仿佛“一秒穿越”,真的回到了古时的上元灯会。在朝阳公园下沉广场,几位穿汉服的游客一出现就立刻引来了围观,有为他们拍照的,还有求合影的,一时热闹非凡。

“在传统节日穿上我们自己的传统服饰,感觉非常好。我身上穿的外面这件黑色的斗篷,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是以前下雨时候穿的蓑衣演变过来的。里面是最古老的一种汉服,从黄帝时期一直到明清都在流行”,汉服爱好者天一介绍说,他是一名普通的设计工作者,因为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汉服,被深深吸引,“今天我们有十位汉服爱好者来到了朝阳公园,大家都是自发的,平时经常在微信群里交流汉服,今天就相约一起来赏灯,一方面自己喜欢,同时也能传播我们的传统服饰、传统文化。”

和天一一起的还有一对母子,8岁的侯昊天是第一次穿着汉服逛灯会。当被问及喜不喜欢身上穿的衣服时,小昊天大声地跳着说:“喜欢!”小昊天的妈妈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是汉服爱好者,一直很喜欢各类传统文化,也希望儿子可以更多地了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母子一起穿着汉服来逛灯会过元宵。

“非遗”遍布朝阳公园灯会 兔爷、兵马俑齐亮相

在朝阳公园南门外,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4盏技艺精湛兔爷灯笼矗立在公园门口,这里是北京灯彩兔爷灯笼迎宾区,憨态可掬的兔爷灯喜迎百姓的到来。

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非遗灯笼集中展示区。在朝阳公园草坪广场,20盏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灯彩“麒麟献宝灯”“孔雀灯”惊艳亮相,1000盏传统的大红灯笼四周环绕,成为游客们拍照“打卡”佳地。

非遗灯笼看不够的话,这里还有“漂亮的兵马俑”。今晚,朝阳公园的下沉广场被打造成了“漂亮的兵马俑”灯笼展示区。游客可以看到40盏气宇轩昂的兵马俑灯笼。

“大家不要小看这些灯笼,它们可是大有来头。出访过捷克、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灯笼以‘兵马俑’为文化符号,运用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灯彩’灯笼扎制技艺设计而成,融合传统与现代,象征和平与美好。”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介绍说。

朝阳群众有绝活 自制彩灯猜灯谜

现场不仅有非遗灯笼和兵马俑灯笼,朝阳群众也纷纷亮出了“绝活”来助兴。在“百家姓”灯笼展示区,由朝阳区各行业的代表书写“百家姓”,制作成了100盏“百家姓”灯笼;在“朝阳群众”幸福灯笼展示区,依托朝阳区品牌活动“安贞社区灯会”,发挥朝阳区安贞北京灯彩非遗传习所带动作用,由安贞街道、劲松街道等朝阳区社区、社会单位、驻区部队、学校等朝阳群众就地取材、自主设计制作了200余盏灯笼,发挥了百姓创意潜能,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灯光一亮,公园看起来就和平时大不一样了!”当晚,家住麦子店街道的的张先生和爱人看到这座被各色花灯点亮的公园惊喜不已。“今天不仅能赏花灯,我们还能参与到有趣的游戏中,这个元宵节变得更加有意义了。”张先生说。

元宵节自然是少不了猜灯谜。“一弦一柱思华年,打一电视剧名”“花草参差半凋零,打一字”……在朝阳公园现场,2000条灯谜邀请游客竞猜,让游客们能够参与其中,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感受节日喜庆氛围。

除此之外,朝阳公园内还准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元宵节文化活动。当天,以朝阳区原创作品、非遗表演项目为主要元素的文艺演出亮相礼花广场,包括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主办方还邀请了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北京灯彩灯笼制作技艺、七巧板拼图以及剪纸、面塑、于氏风筝制作技艺等十余个国家级、市区级非遗项目进行展示互动,北京宫廷灯彩扎制技艺传承人王燕敏现场讲授了灯笼制作流程,现场还进行了舞狮、舞龙、高跷、小车会、杠子等传统花会表演,为灯会助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小妹

(张小妹)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