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小伙儿捐献造血干细胞

“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多做一些帮助他人利人利己的事。对于捐献者来说,基于造血干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捐献不会影响其自身健康,更不会减弱捐献者的免疫和造血功能,而对受捐者来说,却是重获生命和健康的希望。

22岁小伙儿捐献造血干细胞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19-01-23 08: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本报邯郸电(记者陈正 通讯员杨梦雨)“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多做一些帮助他人利人利己的事。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无损己身,希望能让更多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1月2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2岁的郭京科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的血样采集。当日,“生命的种子”将救助一名10岁的白血病患者。作为邯郸市2019年的首位捐献者,郭京科也是该市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邯郸市也成为我省第一个满百例城市。

远方那位10岁受捐少年家长亲笔写来感谢信,陪在郭京科一旁的同学小王认真地念给他听。“在同学们眼中,郭京科是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热心人,他能成功捐献挽救他人生命,同学们都十分佩服,为他感到骄傲。而且,我也是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我也希望能像他一样幸运,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小王说。

95后的郭京科是家中独生子,2014年12月18日,年满18岁刚考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小郭同学,鼓起勇气走上了来大学校园的无偿献血车,勇敢地伸出手臂,完成了第一次无偿献血,同时留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为血液病患者增添了一份生命希望。

2018年国庆节刚过,大学毕业了的小郭接到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初配成功的通知,他非常激动,当即表示愿意捐献,并得到了做医生的爷爷和父母的全力支持,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感。

据介绍,2003年,邯郸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开始启动,2005年完成第1例捐献,2010年完成第10例捐献。从第1例到第10例用了5年,从第10例到第100例仅用了8年。目前邯郸地区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约2.3万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愿意加入这个行列,为血液病患者送去希望。

邯郸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李军刚介绍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寻找非血缘关系的志愿捐献者,相匹配概率仅为万分之一到十几万分之一。对于捐献者来说,基于造血干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捐献不会影响其自身健康,更不会减弱捐献者的免疫和造血功能,而对受捐者来说,却是重获生命和健康的希望。

(陈正)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