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点对点”服务 福州火车站春运服务再升级

2019年春运将于1月21日启动,至3月1日结束,历时40天。遇大客流时采取分时段、梯次凭票进站,缓解候车厅压力,并合理安排候车区域,在站前广场设置集结区,组织旅客有序进站乘车。

智能化“点对点”服务 福州火车站春运服务再升级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2019-01-20 14: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福州1月20日电 2019年春运将于1月21日启动,至3月1日结束,历时40天。福州火车站预计发送旅客364.7万人,较去年355.95万人(福州站266.49万人,福州南89.46万人)增长2.46%。

今年大中专院校放假时间较春运提前了几天,学生流与春运务工人员返乡流、探亲流错峰出行,一定程度上缓解客流发送压力。预计1月26日至2月2日将迎来外来务工人员密集返程高峰,主要流向省外四川、贵州、湖南、安徽、江西等方向。

记者了解到,福州火车站“数字化春运”今年再升级,车站增加了点对点个性化服务,并通过密集加开高铁动车、普速列车,增设自动化服务设施等措施,确保春运旅途体验更加美好。

智能化,提升便捷度

今年春运,福州火车站大数据存储调取、自动感知应用等多维度智能化科技广泛应用于旅客进站乘车的每一个环节。

福州南站新增设6台人脸识别系统。该站共有14台“刷脸”进站设备投入使用,人均5秒的进站速度,较人工实名验票进站时效提升1倍。

此外,持有新版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台同胞在福州火车站可以实现凭证自主进站乘车;对持有卡式台胞证、港澳往来内地通行证的旅客,车站共设有5台自动售取票机提供购取票服务。

春运期间,福州火车站站内118个窗口将根据客流情况启用,其中福州站人工窗26个、自动售取票机64台;福州南站人工窗8个,自动售取票机20台、代售点49家52个窗口、站外银行社区网点15台自取机开启服务。

同时还丰富了支付手段,全面支持微信、支付宝支付渠道,实现车站售票窗口和自动售票机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功能,切实改善旅客购票感受。

新运能,畅通回家路

21日开始,福州火车站实行春运新列车运行图,共开行旅客列车225.5对。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加开往厦门、武夷山东、南昌西、杭州东、上海虹桥等方向动车组列车;并加开福州至广安K4186次、福州至万州(重庆)K4382次、福州至达州3872次、福州至重庆K4390次、福州至贵阳K4766次普速列车,全力确保外来务工人员顺利返乡。

此外,“环闽、西进、南下”新通道的投入运行,增加了出行方向和路线的选择。福州首次开往广西南宁的高铁动车,为春运期间百姓前出广西提供了一个便捷大通道,省去了到外地辗转奔波辛苦,多了一个回家路径选择。今年还是南龙铁路开通运营的首个春运,南龙铁路形成的环闽大通道,增强了省际城市互联互通,有效缓解春运期间省内客流运输压力。而开往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列车也将迎来首个春运,内地百姓去香港进行节日旅游以及香港同胞从内地回港过年,通过乘坐开往香港西九龙站的G3001次直抵香港腹地,一地两检,十分便利。

“点对点”,服务有深度

今年春运,福州火车站联合省总工会、团市委、团区委、福州片区铁路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近三百名志愿者,以及武警部队官兵、驻站公安共同为旅客出行提供出行服务保障。确保“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

期间,福州火车站“海峡情·王威服务台”功能延伸,在售票厅、检票口等场所,增设人工咨询服务台,结点成网,构建立体式全覆盖人工服务体系。志愿服务者们分布在各人流密集处所,做好引导、咨询、重点旅客帮扶进站服务。

为了确保旅客运输安全。车站继续严格实行100%实名制验证制度,同时增设进站验证通道和安检查危仪器。在福州站1、2、3、5进站口及福州南站1、2、3进站口设置快速进站通道,为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和紧急赶车旅客提供最大便利,确保旅客进出顺畅。

遇大客流时采取分时段、梯次凭票进站,缓解候车厅压力,并合理安排候车区域,在站前广场设置集结区,组织旅客有序进站乘车。

铁路部门提示,车站候车厅设置有“爱心候车专座”及母婴“哺乳室”,为旅客提供爱心服务。特殊重点旅客出行前,可通过“12306”客服中心或“0591-87051592(福州站)、0591-63580062(福州南站)”服务热线电话预约相应服务。(王婷 江曲 余杉芳)

(王婷 江曲 余杉芳)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