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探索和合共生的湖南路径

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接待游客362万人次,成为全国省级博物馆中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宁乡炭河里古城开园1年多来,创造2.2亿元经营收入,撬动当地10亿元消费,成功点燃长沙文旅市场;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献春表示,我省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一批领军企业,着力促进产业和市场融合。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探索和合共生的湖南路径

来源:华声在线 2019-01-18 08: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接待游客362万人次,成为全国省级博物馆中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宁乡炭河里古城开园1年多来,创造2.2亿元经营收入,撬动当地10亿元消费,成功点燃长沙文旅市场;凤凰县挖掘原生地域文化,“轻资产”运营打造的两部旅游演艺节目,2018年实现盈利1700万元,广泛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1月14日,在湖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座谈会上,省委宣传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文化和旅游专家、企业代表、行业协会负责人等共聚一堂,碰撞智慧。大家表示,体制创新是一个新起点,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更需要发展机制和模式创新。

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

拦门酒、摆手舞……千篇一律的民俗游,如何才能闪耀独有的光芒,赢得越来越多挑剔的游客,是业界共同探讨的主题。

凤凰县打造的《苗寨故事》《巫傩神歌》两台接地气的乡村旅游演艺节目得到了市场检验。《苗寨故事》由当地苗族群众演绎自己的生活情景,汇集了凤凰县27类苗族生活习俗,原汁原味地展示了湘西苗族迁徙史与民族风情。该剧总投资不到300万元,却创造了3年半实现门票收入5864万元的票房奇迹。

成功的秘诀何在?该项目创始人、凤凰铭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顺心介绍,归根到底是用融合的思维发展文旅产业。他说:“只有扎根于湘西独有的文化土壤,真实展现原住民本真的生活,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游客体验生活的需求。”

琴岛文化娱乐传播有限公司,近年来谋求转型,坚持文化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线上线下拓展客源,走出困境,实现售票收入从2015年的900万元到2018年的6.9亿元的逆袭。

省博物馆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文旅融合发展先试先行。

湖南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如何把优质资源变资产,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与会人士形成理念共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协同才能并进。

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市场融合

文化旅游市场大有可为,企业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政府部门主动引导,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正在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应。

2018年,雪峰山旅游异军突起。“正是因为花瑶文化这一灵魂是互通的,雪峰山旅游打破了地域封锁,在溆浦县为主开发的基础上,隆回县、新化县主动融入进来,丰富多彩的雪峰山大花瑶景区正崭露头角。”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陈黎明表示,龙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开发文旅项目,整合了资源,避免了项目重复建设,“雪峰山大花瑶景区”的品牌打造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作用,在文旅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给予龙头企业更多政策支持。

无论是湖南演艺集团助推湖湘文化走向世界,还是省旅行社协会牵头开拓湘南入境旅游新市场、中惠旅集团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商,我省文旅龙头企业都是从市场风雨历练中脱颖而出的。

炭河古城开发公司董事长刘庆丰说,文旅消费空间巨大,文旅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等瓶颈,亟待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引导,让企业更加有效发挥主导作用。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献春表示,我省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一批领军企业,着力促进产业和市场融合。

找准文旅融合最大公约数

“文化和旅游各有其规律,要融合发展也不能忽视独立性,因此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新华社中经社经济智库文旅部主任钟沈军表示,文化做内容,旅游做市场,前者要发挥导向引领作用,后者应发挥满足消费需求作用;二者应逐步实现产品、服务、监管等融合,探索“文化+科技+金融+旅游需求”的叠加规律,释放乘数效应。

“文化的学术性完全覆盖旅游的市场性是有前车之鉴的,某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仅仅把遗产装进去,却没有开拓旅游市场,导致门可罗雀。”在吉首大学教授张建永看来,找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尤为重要。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是党中央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表示,湖南拥有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市场手段和整体联动等优势,要加强和研究制度设计,着重推进文化和旅游在思想观念、工作措施、宣传推介和服务大局上的深度融合,推动湖南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经验。

(孟姣燕)

【责任编辑:胡艺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