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东:批判性思维是众多国家教育的目标之一

路径依赖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和制度变迁,会有一种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的驱使,人们一旦进入某种路径就会对它产生依赖,一旦做出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种选择不断地自我强化,让人好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很难改变航向,很难跳出他的轨迹。

刘亚东:批判性思维是众多国家教育的目标之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1-05 12:4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05 12: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月5日电 1月5日,由中国日报网和网易新闻共同主办的“2019影响力峰会——预见未来”在北京举办。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在峰会上预见科技未来主题演讲环节以“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刘亚东通过分析指出,人类现代化太空运载工具的动力装置的直径,其实是由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时期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决定的。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和制度变迁,会有一种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的驱使,人们一旦进入某种路径就会对它产生依赖,一旦做出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种选择不断地自我强化,让人好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很难改变航向,很难跳出他的轨迹。

人们要想摆脱路径依赖,冲破由惯性产生的各种条条框框,是艰难而可贵的。刘亚东表示,存在不一定合理,很可能它是不合理的。他认为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逻辑起点是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批判。但质疑不是盲目地怀疑一切,它是要建立在对科学规律完整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在正常中发现反常,在天经地义中发现大谬不然。

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包括像委内瑞拉、菲律宾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刘亚东表示批判性思维能够令人透过虚假的表象看到事物的实质和本质。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