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 15:44

教育脱贫:重塑贫困地区发展之魂

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教育脱贫攻坚五年规划,这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三个补“短板”规划中的重要一项,确定了推进教育脱贫的政策措施,旨在帮助群众依靠知识技能摆脱贫困。

详情链接>>

2016-11-09 17:15

脱贫进行时 | 基诺族同胞已融入现代生活

经过15年多形式、不间断的扶贫开发,山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诺族群众的钱包鼓了起来,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800元增加到2014年的9308元,增长1064%。

详情链接>>

2016-11-07 15:45

农产品玩出“时尚范儿”:互联网买手打造全新脱贫模式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增强,农产品体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据介绍,“陶柒柒”黄桃罐头在安徽宿州砀山县就地取材,原产地加工,从果园到装罐整个过程控制在6小时内。

详情链接>>

2016-11-07 15:39

教育扶贫,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这样做

为探索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新路径,为职业教育更好地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摸索办法、积累经验,2015年,国家民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民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服务于贵州省大扶贫战略,发挥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将“大扶贫”作为学院服务社会的主战场,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助推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成效初显。

详情链接>>

2016-11-03 16:42

巴山深处的电站村 家庭小水电带来村民新生活

地处大巴山北麓的镇坪县曙坪镇杨安村4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见识的村民沈仲万在自己家旁边的堰沟上修电站,不仅点灯不用油,磨面不用牛,而且还能看电视改变了许多生活方式,此后凡建新房者都建一座水电站。地处大巴山北麓的镇坪县曙坪镇杨安村4组,当地人都叫麦渣坪,这里和山里的其他村组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看山不显山,人称堰沟。

详情链接>>

2016-10-26 15:26

专访国家智库总编辑于今:开展“智库+精准扶贫脱贫”活动

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详情链接>>

2016-10-24 18:52

念好责任“紧箍咒” 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文章:深挖“内生动力” 避免“脱贫急躁症”七部门联手搭建平台 “大尺度”科技扶贫值得期待向贫困宣战 重在脱贫有效

详情链接>>

2016-10-24 18:52

【挂职干部谈扶贫】强化社会合力,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到2020年要全部实现脱贫。

详情链接>>

2016-10-24 18:52

[喜迎党代会]教育扶贫 打开脱贫希望之门

“孩子进城上学,不仅让她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也让我们家收入翻了番。在石家庄市,像张淑红家这样因山区教育扶贫而受益的家庭有数万个。(10月19日长城网)  从张淑红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教育扶贫给一个贫困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

详情链接>>

2016-10-21 13:49

【精准扶贫专家谈】精准扶贫需创新扶贫模式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世界性难题。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是让贫困主体能够真正进入市场,具有持续不断从市场获取财富的能力,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能够平等分享市场积累的成果,成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

详情链接>>

2016-10-21 13:49

【挂职干部谈扶贫】建立“滴灌式”可持续扶贫方式

安徽省蒙城县挂职副县长 胡文臻  2015年底,我到安徽省蒙城县挂职副县长。为了让这部分人早日脱贫,分析脱贫后可能出现的反弹因素,以及长期实现可持续脱贫的产业化路径,成为蒙城县县委、县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详情链接>>

2016-10-21 13:49

深挖“内生动力” 避免“脱贫急躁症”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在扶贫日活动安排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全国有多地患上了“脱贫急躁症”。深挖脱贫内生动力,首先应变“输血”为“造血”,加强贫困地区产业培育。

详情链接>>

2016-10-21 13:49

一图看懂: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的《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从2016年底至2019年底,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选择一批水电、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

详情链接>>

2016-10-21 13:49

王理万:中国减贫推动少数民族人权进步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专门回顾了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所取得的成就。

详情链接>>

2016-10-21 13:49

[专家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扶贫工作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认定和扶持体系,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制度。

详情链接>>

2016-10-21 13:49

念好责任“紧箍咒” 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文章:深挖“内生动力” 避免“脱贫急躁症”七部门联手搭建平台 “大尺度”科技扶贫值得期待向贫困宣战 重在脱贫有效

详情链接>>

2016-10-19 15:30

【专家谈】凌晓明:“中国勇气”让精准扶贫昂首在路上

在今年的“扶贫日”到来之际,首次设立了“全国脱贫攻坚奖”,38名为脱贫攻坚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受到了国家级表彰。精准扶贫的勇气召唤成为深化中国改革进程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的阔步前行是中国勇气向世界宣告的检验尺度。精准扶贫的践行效能凸显中国梦共识实现的勇气和智慧。

详情链接>>

2016-10-19 15:30

脱贫攻坚看中国:各地如何贯彻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

2016年是“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今年的中国“扶贫日”系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极大关注,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了重要指示。

详情链接>>

2016-10-19 15:30

按下脱贫攻坚快进键 造福人民普惠世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于此,在助力全球减贫事业上,中国也将作出新贡献、标注新高度。

详情链接>>

2016-10-19 15:30

葡萄架乡的哈密瓜村——兰考扶贫调研手记

九分地就可以建一个瓜棚,如果用这些地种小麦、玉米,最多只能卖6、7百元,种哈密瓜收入相当于翻了十倍。今年6月,村里再次号召大家种哈密瓜,他狠狠心,把家里的地全都推平,搭建起了6座瓜棚。

详情链接>>

2016-10-19 15:30

中国正在发生1000万人口的大迁徙,足以改变历史!

假如能够浓缩时空来俯瞰人类行踪,人们会看到一条又一条指向大山深处的迁徙路线。这是拍摄的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现场。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董上村麦迁组,一名村民睡在四处漏风房子里。

详情链接>>

2016-10-18 16:34

习近平为扶贫攻坚战加油 脱贫进入"更快更准更强"节奏

2016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决战决胜贫困,横心啃硬骨头,中央多管齐下补脱贫“短板”。“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下达脱贫攻坚决战令掷地有声。

详情链接>>

2016-10-18 16:34

中国第三个扶贫日:杜绝“等着别人送小康”

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也是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也举行了题为“介绍2016年扶贫日主要活动安排”新闻发布会,脱贫攻坚已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详情链接>>

2016-10-18 16:34

经济日报评论员:社会共同参与 实现全面脱贫

中国第三个扶贫日、世界第24个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发挥出社会扶贫的巨大潜力,众志成城实现脱贫目标。

详情链接>>

2016-10-18 16:34

七部门联手搭建平台 “大尺度”科技扶贫值得期待

科技扶贫是个老话题,是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式扶贫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详情链接>>

2016-10-18 16:34

新华网评:以精神扶贫彻底斩断“穷”根

今天是我国第3个扶贫日,也是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华民族向战胜贫困发起了冲击,已经用3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让7亿多人摆脱贫困,如今又向最后5000余万“锅底人群”发起脱贫攻坚总决战。没有移不走的穷山,但唯有精神扶贫才能彻底斩断“穷”根,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详情链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要闻精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