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盘兴高铁正式通车,标志着贵州实现市(州)行政中心所在地高铁全覆盖,成为西南地区首个达成此目标的省份。
乌蒙山间,钢铁巨龙穿梭;多彩贵州,高铁绘就新篇章。从民生出行的便捷,到文旅活力的释放,再到区域协同的跃升,盘兴高铁正以“天堑变通途”的力量,勾勒出西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凿山通路,时空距离“短”下来。昔日黔道,百姓出行是“山路十八弯”。如今盘兴高铁建成通车,紧密连接起市州多个中心城市,让贵阳至兴义的通行时间压缩至2小时,打通了黔西南地区在贵州高铁网络的“最后一公里”。依托贵阳枢纽,盘兴高铁与沪昆、贵广等干线互联互通,省内1—2小时高铁交通圈全面成型,“当日往返、周末短途”成为日常。从此,山区百姓的出行方式迎来巨变。从“地无三尺平”的困局,到“说走就走”的便利,盘兴高铁为黔西南地区铺就了一条“圆梦之路”。
串景连线,文旅画卷“活”起来。“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盘兴高铁把万峰林、马岭河峡谷、妥乐古银杏等“珍珠”串成链,开启“快进慢游”新时代。游客无需在换乘上耗费精力,能把更多时间投入景区深度体验,感受黔地山水与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高铁带来的“流量”,将促进沿线景区升级硬件设施、优化服务品质,民宿、文创、农家乐蓬勃发展,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为贵州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兴业赋能,区域版图“拓”起来。贵州东接长三角,北连京津冀,南融大湾区,西通东南亚,是西南陆地交通的重要枢纽,如今随着一条条高铁的开通,加速推进贵州与周边主要城市深度融入全国高铁“大动脉”。从此,“凉都三宝”、盘州火腿等特色农产品借着高铁冷链“出山达海”,沿线农户“钱袋”更鼓;外出人才因便捷的交通返乡创业,乡村活力更足;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向山地流动,城乡差距更小。“山区一片新气派”的乡村振兴画卷,正随着盘兴高铁的飞驰,在黔地山水间徐徐展开。
“铁路修到苗家寨,青山挂起银飘带。”从山间小路到高铁飞驰,盘兴高铁是黔地发展的新起点。它凝结着建设者攻坚克难的汗水,也载着山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黔山万壑间跑出了属于新时代的“加速度”。(文:蒋书琳,图:朱文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