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盘州至兴义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贵阳北至兴义南最快2小时1分可达,盘州至兴义南33分钟极速联通。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盘兴高铁的开通,彻底打破了黔西南地区的交通瓶颈,构建起以贵阳为中心的“1-2小时高铁交通圈”,让盘州从交通节点升级为辐射四方的区域枢纽。向东接入沪昆高铁融入全国网络,向西联动云南、向南直抵北部湾、向北衔接成渝经济圈,这条“黄金通道”加速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
工程创新,破解“地质难题”的中国智慧。盘兴高铁的建成通车,是一场与复杂地质的博弈,更是中国高铁建设技术的集中展示。面对被称为在“地质博物馆”中修桥铺路,最大坡度达30‰的“贵州铁路第一坡”,建设者们以科技破题,创新采用“V”型+“人”字纵坡设计破解岩溶隧道排水难题,用“双拼槽钢+加劲板”连接技术筑牢高架站房安全防线,研发JQSD900架桥机等智能装备攻克大坡度铺架难题,将构件安装误差锁定在毫米级。妥乐隧道的安全贯通、海子河1号特大桥的精准转体,不仅彰显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建设豪情,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高铁建设“贵州方案”,为后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交通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再次印证了中国高铁的硬核实力。
民生改善,承载“幸福期盼”的温情之路。一条高铁的价值,终究要落脚于百姓的获得感。33分钟的盘兴通勤圈、2小时的贵阳兴义联动圈,让“跨城上班”“周末出游”成为日常,更让沿线298万群众的返乡路、求学路、就医路变得畅通无阻。兴义南站推出的“空铁联运”政策,实现高铁与航班5分钟换乘及最高60元票价直减,让跨区域出行省时又省钱;保田站以“山间驿站”为设计理念,配备无障碍通道、重点旅客服务点等人性化设施,让每一次出行都暖意融融。更重要的是,高铁带动沿线民宿、餐饮、文创产业蓬勃发展,为妥乐村等乡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特色农产品搭上“快车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共享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了“高铁通、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区域协同,重塑“经济版图”的交通动脉。在文旅融合领域,盘兴高铁重构了西南地区的旅游空间格局,催生“快旅慢游”新风尚。过去,黔西南与周边旅游目的地存在“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问题,万峰林、马岭河峡谷与云南石林、贵州黄果树瀑布等优质资源未能形成协同效应,游客多以短途一日游为主。盘兴高铁开通后,黔西南将纳入“云贵川渝黄金旅游圈”,串联起乌蒙大草原的夏季避暑、妥乐古银杏的秋季赏景、万峰林的春季踏青等特色资源,形成“全季覆盖、多点联动”的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在产业维度,盘兴高铁既串联起盘州“江南煤都”与兴义“中国金州”的资源优势,推动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升级,更让“凉都三宝”、盘州火腿等特色农产品借高铁快运突破流通瓶颈,进而走出大山。
轨道延伸之处,皆是希望铺就之地。从地质奇观中的工程突破,到区域发展中的动能重塑,再到民生画卷中的温情守护,盘兴高铁的开通运营,不仅是一条交通线的贯通,更是一条发展线、幸福线的延伸。相信伴随着这条钢铁动脉的持续发力,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产业活力将持续释放,百姓生活将更加便捷舒心。(胡慧 罗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