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4日第十四版截图。
在湖南吉利汽车湘潭制造基地的总装生产线上,机器人“当家作主”,车间一片繁忙,智能物流机器人准确找到不同车型对应的零部件,有序送达生产线。这个基地能实现电动车型、燃油车型等多款车型的混合生产,平均每55秒就能下线1辆整车。
湘江之畔,一座现代化新能源汽车城正以惊人速度崛起,这正是中国汽车制造业呈现的新面貌。2024年,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湘潭基地实现量产,各类整车年产量达32万辆。
这一突破标志着湘潭经开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吉利汽车落户湘潭经开区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仅用9个月,一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首辆吉利轿车成功下线。
随后,两款百万销量车型先后在这里投产,其中缤越车型上市后迅速走红,出口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吉利汽车湘潭制造基地生产线。
这一发展势头已延续至电动车时代。2024年,全新纯电轿车“星愿”量产即创下A0级纯电轿车最快交付纪录,上市80天交付5万辆。
这一成功的背后有着坚实的产业支撑体系。在长株潭一体化战略加持下,湘潭与长沙、株洲共建“新能源汽车城”,共享湘钢汽车板等供应链资源。
湘潭经开区正加速构建整车区、零部件配套区、中央生活社区及文旅生活区,力争2025年整车产量超50万辆,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湘潭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以绿色发展、智能制造、集约集群为特征的转型升级之路。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卫安表示:“过去五年间,湖南省加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5.2万辆激增至2024年的77.1万辆,增长13.8倍。仅2025年上半年,产量已达47.91万辆,汽车制造业同比增幅高达167.7%。
更重要的是,湖南已构建起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涵盖动力电池、电池材料、车规级芯片到整车制造。目前全省已集聚13家整车制造企业,包括长沙比亚迪、北汽株洲及湘潭吉利。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艳认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应立足基础优势,聚焦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需求,“按图索骥”,精准对接,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作用,用好“湘商回归”合作平台,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扎根湖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表示,湖南上游有万亿级原材料产业,下游有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可以通过突破新材料产业,畅通上下游产业“双循环”。
(中国日报 马思 编译 朱友芳 熊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