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银杏树下治理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6 10:2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6 10: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村口两株百年银杏撑开金色华盖,43枚“党员承诺牌”在枝叶间轻晃。每块红木牌上,姓名、承诺事项、联系电话清晰可辨。“按牌找人,三小时内必回应!”灵山街道小滹沱村党支部书记宋金祯轻抚树皮,道出治理密码:以党建为舵、服务为桨、文化为帆,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党建引领:智慧服务直抵民心

晨光初露,党群服务中心已是人来人往。社保窗口前,村民李晓敏在指纹认证机上轻按手指,同步完成养老认证与医保缴费;隔壁“扫码借阅”区,乡村少年宫传来的钢琴声与理论宣讲室的掌声交织成曲。这个集成5大类32项服务的“乡村CBD”,日均接待群众120余人次。每周四的“文明实践日”里,非遗传承人教剪纸、农技专家讲种植,数字大屏实时滚动着"最美庭院"评选进度。

移风易俗:众筹治理焕发新机

三处闲置宅基地经村民大会表决,7天汇聚5万元民心,化作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礼堂。红白理事会制定“351标准”:宴席每桌不超350元、烟酒限价50元、每场事务1名监督员全程跟办。昔日垃圾坑变身“凝心潭”,塘边石凳刻着村民自创的《治村三字经》;老村委会改造成“爱心理发室”,每月8日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服务。三年来,60余场红白事零投诉,节约开支超80万元。

文化浸润:乡风文明润物无声

紫荆与雪松勾勒出2公里生态廊道,红枫巷深处的法治长廊里,扫码即可观看“三句半”普法短视频。夜幕降临,“灵之舞”秧歌队的LED灯带与星空交相辉映,专业教练通过直播平台同步指导。村史馆陈列的旧农具旁,AR技术让年轻一代体验“春耕秋收”;光荣榜上,“好媳妇”王秀芳照顾瘫痪婆婆的事迹被编成快板书,在村广播站循环播放。

“我们将持续深化‘三力驱动’工程。”宋金祯指着正在建设的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屏幕上的环境监测数据与治理台账实时跳动,“让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文明新风浸润每个角落。”银杏树下,新挂的承诺牌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更多温暖故事。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