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渝厦高铁:一条铁轨上的时代交响曲

山海相拥处,铁轨贯西东。从巴渝山城的雾霭到闽南海岸的晨曦,渝厦高铁如一条银色纽带,不仅缩短了千里时空,更串联起经济的脉搏、民生的期盼与文化的芬芳,成为流动的时代画卷。

我的铁路风景|渝厦高铁:一条铁轨上的时代交响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4 20: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山海相拥处,铁轨贯西东。从巴渝山城的雾霭到闽南海岸的晨曦,渝厦高铁如一条银色纽带,不仅缩短了千里时空,更串联起经济的脉搏、民生的期盼与文化的芬芳,成为流动的时代画卷。

山海织脉:贯通南北的“经济走廊”。从重庆的层峦叠嶂到厦门的碧海蓝天,这条纵贯渝、黔、湘、赣、闽五省市的高铁大动脉,巧妙串联起长江经济带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让两大经济引擎实现 “无缝对接”。他带来的不仅是时空距离的压缩,更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福建的电子产品、重庆的汽车零部件、湖南的农产品,顺着高铁的脉动跨越山海,在更广阔的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高铁贯通半年内,重庆与长沙的产业协同指数已提升 18 个百分点,黔江更形成 20 万吨玻纤、20 万吨再生铝的强劲产能,一条充满活力与潜力的经济隆起带,正沿着铁轨两侧加速形成。

民生载暖:跨越山海的“幸福通途”。在黔江站,土家族阿婆背着竹篓第一次坐上“白色巨龙”;在漳州站,台商带着茶具登上开往重庆的列车拓展商机。高铁以“一日生活圈”的兑现,彻底改写了民众的生活半径。尤为可贵的是,渝厦高铁在规划设计之初便饱含民生温度,湖南龙山、江西宜黄等原国家级贫困县借站点落地告别闭塞。这种“高铁+扶贫”模式,让交通公平的阳光照进更多角落。数据显示,高铁开通后,沿线县域旅游收入平均增长65%,特色农产品外销成本降低30%,民生改善的“乘数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文脉流芳:串联古今的“交融纽带”。巴渝文化的火辣、黔贵风情的醇厚、湖湘韵味的厚重……顺着这条钢铁动脉交织共生。这条钢铁动脉穿越重庆武陵山区、福建雪峰山脉、遵义、漳州等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自然景观带,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对话。同时,这条线路架起了文化传播的“高速通道”——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随着高铁飘向厦门,而闽南茶文化也由这条线路深入西南腹地。数据见证着交融的速度,高铁开通后,沿线非遗文化展演活动增长52%,跨省文化合作项目增加37%,地域文化冲破地理界限,在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幅流动的文化交融图景正徐徐展开。

渝厦高铁,连接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不同区域的发展梦想;缩短的不仅是城市间距,更是心与心的距离。在新时代的发展坐标上,它正以每一根枕木的坚守、每一段铁轨的延伸,书写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方鹏飞)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