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让百姓走上舒畅路

宁夏银川让百姓走上舒畅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2 14: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21日18时10分,赶上“绿波带”的市民王靖一路畅通,仅用一个灯时就通过了宁夏银川市贺兰山路与民族街路口。

“从住进滨河壹号开始,我就盼着这条路不再堵车。”这条连接单位和家之间的路,王靖走了两年,也亲眼见证了民族街与贺兰山路交叉口从“肠梗阻”到“一灯过”的蜕变。这一变化得益于银川市交通疏堵“6+N”重点工程之一——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项目的竣工。

五年来,宁夏银川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逐一转化为落地实施的“疏堵工程”,通的不仅是道路,更是群众的心。这一切的起点,要回溯到2022年。2022年,银川市委、市政府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和群众急难愁盼,作出实施交通疏堵“6+N”重点工程的部署。从规划蓝图到通途大道,截至目前,该工程已累计实施项目100个。

截至2025年11月,银川城市高峰期机动车平均速度提升至37.06公里/小时,拥堵指数同比下降4.54%,在全国四类城市中位列“A+”等级。“以前这附近特别堵,有时用3个灯时都过不去路口,眼看孩子要迟到,车就是挪不到跟前,现在方便多了。”

提起以往,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家长冯巧连连摇头,语气中仍带着曾经的焦虑。凤悦隧道打通前,因周边有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和唐徕中学南校区等大型学校,正源街与宝湖路交叉口早晚高峰道路拥堵严重。

2023年底,正源街与宝湖路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式通车。新建的凤悦隧道缓解了机动车道道路拥堵情况,隧道南北两侧的凤台路路口和保伏桥巷路口新建了两座人行过街天桥,东西两侧设置的地下人行通道,让行人穿行更加便利。

同年12月,市委第十五届十次全会强调,要建设“更具高颜值的品质之城、更具幸福感的和美之城”,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围绕“提升主路网、打造新形象”和“打通断头路、畅通内循环”两大主题,完善城市路网布局,优化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提高路网密度,优化道路功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积极打造“畅通城市”。

如今,这些变化已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现在不仅路上不堵了,车位也充裕,送孩子上学心情轻松多了。”冯巧表示,宝湖综合市场北侧新建的大型停车场提供一百多个车位,极大方便了家长接送孩子。

从“蓝图”到“实景”,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善作善成。无论是正源街与宝湖路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工程,还是金凤五路(正源街-民族街)道路桥梁(上跨式)工程,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现场调研督导、现场办公解决问题,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白天规划、晚上施工、天亮还路于民”和“修路不封路”等措施,加快进度,尽早还路于民。

交通疏堵“6+N”工程实施之初,银川市委、市政府便成立规划实施、交通优化、资金筹措、征地拆迁、法律保障5个工作组,由4位市级领导、30名部门及辖区负责人构建“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抓到底,为高质量推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银川还组建专业设计团队,邀请北京、上海相关专家召开“线上+线下”项目论证会10次,持续优化方案,保障科学决策。

如今,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正源街与宝湖路交叉口这两个曾经的“老大难”路口,通过优化信号灯配时、调整车道布局,高峰时段信号周期缩短60秒,车辆排队时间减少100秒,昔日的“堵心路”变为“顺心路”。

回望过去五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在根据道路实际不断谋划路网项目,始终将群众出行作为民生大事优先推进。市政道路总里程从“十三五”末的1101公里增至“十四五”末的1203.96公里。今年,银川又相继实施天平街道路及桥梁工程(上海路-滨河路)、民族街(上海路-贺兰山路)道路改造工程、民族街(上海路-铁路专用线)排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断头路”既是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堵塞”,也是群众的“心头烦”。“十四五”期间,银川对“断头路”全面摸排、挂图作战,先后贯通金凤五路、西夏区教育小镇等60条配套道路,新增道路里程32.38公里,带动20多个片区路网“活起来”。

在宁夏医科大学、自治区人民医院、银川市民大厅等人员密集区域,银川以“上天入地”思路破解过街难题,8座人行过街天桥凌空架设,4座地下人行通道悄然开通,行人无需再与车流“抢时间”,过街时间平均缩短2至3分钟,既保障安全,也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十四五”收官在即。五年来,银川将交通疏堵“6+N”工程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先手棋、改善民生的关键招,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初步构建起内外联通、全域覆盖的立体交通体系。

从主干道快速化升级到背街小巷精细化改造,从跨区域通道贯通衔接到慢行系统优化完善,五年来,宁夏银川以钉钉子精神破解交通堵点、纾解民生痛点,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畅行路网成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度”、群众幸福的“倍增器”。(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记者 胡冬梅)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