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获悉,“十四五”时期,临夏州锚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黄河上游生态综合治理先行地”建设目标,在经济、民生、生态、乡村振兴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突破,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成果显著。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52.7亿元增至2024年的506亿元,年均增长7%。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17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5%,兰合铁路、临大高速等交通水利工程加速推进,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产业集群加速成型,规上工业企业达123家,清洁能源、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聚链成群,牛羊全产业链产值达311亿元。
文旅产业跃升为核心增长极,成功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法台山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晋级国家5A级景区,打造沿太子山、环炳灵湖两条旅游大环线,串联州内44家3A级及以上景区,形成“全域皆景”格局。2024年接待游客4384.59万人次、旅游花费233.84亿元,较2020年年均增速分别超38%和41%,“避暑天堂·康养胜地”品牌效应持续凸显。
民生福祉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每年8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新增城镇就业8.94万人,新建改扩建学校740所、医疗机构19所,州人民医院跻身三甲行列。同时乡村振兴成效突出,培育“牛羊菜果薯药菌花”八大特色产业,建成8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临夏县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此外,积石山地震灾后重建圆满收官,270个国家规划项目全部完工,10.2万户受灾群众喜迁新居,后续产业实现就业增收全覆盖。
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全州林草覆盖率达48.13%,黄河临夏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9年保持100%,同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成功创建12家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富民强州的金山银山。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临夏州将持续深化“五个地”建设,巩固拓展各领域发展成果,以更足干劲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夏实践新篇章。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记者马静娜 胡雨濛 实习生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