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0日长沙讯 今日,以“计算万物 湘约未来——智算驱动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世界计算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宣布开幕并会见嘉宾代表,省委副书记谢卫江致辞。
2025世界计算大会开幕式现场。
谢卫江在致辞中表示,举办世界计算大会是打造“三个高地”的重要举措。他指出,湖南将计算产业作为数字经济核心引擎,走出了具有湖南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并希望与嘉宾一道,共筑支撑能力强的新基础设施、共建牵引作用强的新技术体系、共创辐射带动强的新产业生态、共享协同配套强的新场景应用,在计算世界的星辰大海中携手前行。
在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上,多位全球知名的计算与人工智能专家、两院院士及产业链龙头企业负责人作了主题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机械、材料、先进计算等诸多技术的集大成者,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她进一步透露,到2035年,中国工业制造和服务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1.6万亿和1.9万亿元,产业呈现市场规模加速增长、量产进程加速推进、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产业生态加速壮大等“四个加速”发展态势。
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教授则以独特视角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他认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源于人类在数据、生物、经济与物理四个领域的认知局限,机器的使命正是学习并弥补这些不足。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奥泰因・赫尔佐格强调了知识在AI时代的核心地位。同时他强调,生成式AI特别是多模态大模型,能够消除知识获取的瓶颈,帮助人机、数字孪生进行交流,并做出相应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则从国家战略高度强调了算力主权的重要性。他指出,算力主权决定了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独立性和战略安全。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的算力网,才能维护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底座,维护我们的算力主权。
创新成果展示现场。
大会现场还发布了《2025全球计算十大创新成就》与《2026全球计算十大发展趋势》两份权威报告。前者系统梳理了过去一年全球计算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后者则为未来一年的产业变革指明了方向。
世界计算大会自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永久落户湖南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累计签约金额达780亿元,有效促进了湖南计算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构建起以“根技术”为源动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创新成果展示现场。
据悉,本届世界计算大会期间将举办12场主题活动,包括1场高规格的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5场聚焦计算核心前沿的专题活动、5场技术赋能行业发展的同期活动和1场创新成果展示。接下来,大会还将举办多场专题与同期活动,持续为推动全球计算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记者:李牧耘 实习生:陈益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