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铁轨上的岁月诗行

我时常在想,人生就像一趟永不停歇的列车,在不同的轨道上,载着我们去往不同的远方。而我的故事,始终与一列列火车紧密相连。

我的铁路风景|铁轨上的岁月诗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6 22: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时常在想,人生就像一趟永不停歇的列车,在不同的轨道上,载着我们去往不同的远方。而我的故事,始终与一列列火车紧密相连。T304次列车,是我青春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记。那年初秋,我第一次踏上这趟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是陪同姐姐去办事。临行前,母亲反复叮嘱:“两个人互相照应,注意安全。”她的担忧写在眉宇间,仿佛我们要去的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三十八小时的旅程,如同一部慢放的电影。硬卧车厢里,中铺是一位回伊犁探亲的哈萨克族老教师,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给孙子准备的新书包;下铺是一对去乌鲁木齐做生意的四川夫妻,隔壁铺的是几个外派到新疆工作的东北人,他们的谈话里满是憧憬。夜晚,列车驶过河西走廊,窗外是无垠的戈壁,月光洒在砾石上,泛着清冷的光。

“小伙子是第一次去新疆吧?”老教师推了推眼镜,目光慈祥地落在我紧握书包的手上,将一枚红润的苹果塞进我手心,“别紧张,现在的乌鲁木齐啊,早就是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了。”高楼林立,商圈繁华,各民族同胞相处得其乐融融。他望向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温度:“我年轻时去内地求学,绿皮火车咣当咣当要走三天三夜,现在啊,朝发夕至都不是梦了。这铁路,把天涯变成了咫尺”抵达乌鲁木齐的那个傍晚,夕阳正好,整座城市沐浴在金色的余晖里。我站在车站广场,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八车道的大街上车流如织,现代化玻璃幕墙的高楼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与传统风格的伊斯兰圆顶建筑相映成趣。 最让我惊讶的是街头往来的人群;带着华贸的维吾尔族老人悠闲地散步,穿着时髦的汉族青年匆匆走过,还有包着头巾的回族妇女推着婴儿车,所有人都在这片土地上安然自处。在BRT车站,一位身着艾德莱斯绸连衣裙的维吾尔族大姐看我盯着手机来来回回地确认方向,主动用流利的普通话问:“需要帮忙吗?”她不仅详细地指路,还热心地告诉那条线路可以看到最美的城市夜景,哪里有好玩的不踩坑。在街头巡逻的警察耐心地回答游客的问询,这里的安全、有序、包容,彻底颠覆了我对边疆的想象——这里的安全感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各民族的包容和谐流淌在日常生活中。

本以为这趟新疆之行只是青春岁月里的一段特别的插曲,没想到命运早已在铁轨的尽头为我埋下伏笔。考研填写学校那年,我左思右想没找到满意的,想起这段旅程,毅然选择了新疆的大学。不仅因为这里广阔的学术天地,更想在这片充满可能性的土地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再次登上T304次列车,心境已然不同。这一次,没有姐姐的陪伴,只有一只行李箱和一颗既忐忑又期待的心。列车启动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从此要独自面对生活的所有滋味。窗外,祁连山的雪峰在晨曦中泛着金光,无垠的戈壁在眼前铺展,每一帧风景都在提醒我:这一次,我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三年,以主人的身份去生活、去感受。车轮规律的撞击声让我不禁想起在老家时,被姐姐拉着乘坐6056次绿皮车的那个夏天。那趟至今仍在运行的列车,像一位慈祥的说书人,缓缓讲述着时光里的故事。姐姐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指着窗外的每一处风景给我讲解。泛黄的旧座椅随着行进轻轻摇晃,车窗还能向上推开,带着草木清香的微风扑面而来。列车在每个小站都要停靠,上来下去的多是沿线村镇的居民。记得有位蒙古族大爷,抱着装满自家产的西红柿、粉条和豆腐的编织袋,乐呵呵地坐在我们对面。得知我们是第一次坐这趟车,他执意要给我们尝鲜:“来来,小伙子,尝尝俺们自己种的西红柿,沙瓤的,甜着呢!”那西红柿在阳光下红得发亮,咬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间盈满口腔,那是至今难忘的家乡味道。如今独自远行,这份温暖依然在记忆里发光,提醒着我这片土地上始终流淌着最质朴的人情味。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动车上的一次经历。去年寒假回家,我乘坐动车前往北京。车厢里,一位年轻的列车员注意到独自出行的老人,便主动帮忙放置行李,还耐心地教老人如何使用充电接口。途中,老人身体不适,列车员立即联系列车长寻医问药,全程守护在老人身边。这种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我看到了铁路人的职业精神。

在新疆的三年里,我走遍天山南北。去喀什古城的百年老茶馆里,听维吾尔族老人弹唱木卡姆;在赛里木湖畔,与哈萨克族牧民一起策马奔驰;在塔里木河畔,目睹防沙治沙的绿色奇迹。这些经历让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的辽阔与壮美,更被这里各族人民的淳朴善良所打动。记得有一次在和田的乡村调研,当地的一位小学教师对我说:“我们这里虽然偏远,但孩子们的眼睛里都有光。他们需要更多的好老师。”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在返程的火车上,望着窗外连绵的天山,我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决定——毕业后要留在这里,为边疆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导师知道我的选择后,欣慰地说:“新疆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这里有无穷的潜力等待发掘。”

国庆节假期后,我又一次登上了T304次列车。这一次,是去乌鲁木齐的一所学校面试。窗外,夕阳给雪山镀上了金边,列车在戈壁上飞驰,如同一支书写在大地上的笔。我想起这些年在火车上遇见的一张张面孔,想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深情。铁轨依旧向前延伸,如同我们正在书写的人生。从最初的过客,到如今的建设者,这条铁路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着新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知道,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还有无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正在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新时代的边疆赞歌。

(作者:张瑞红)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