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见未来:一粒盐如何裂变绿色集群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4 14:1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4 14: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盐”。它不再只是厨房里的白色颗粒,而是驱动绿色引擎的循环密码、激活智能工厂的数据洪流,甚至是叩开新能源大门的战略资源。

在“江南盐城”江西樟树,江盐集团正以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裂变”,重塑着“一粒盐”的价值边界。坐拥6.4亿吨岩盐资源,这家省属国企不再满足于守护4500万江西人民的“盐罐子”,更以“盐为基、链为翼”,在全国盐业版图上绘就一幅“绿色循环、数智赋能、跨界融合”的恢宏画卷。

绿色革命:从“负担”到“财富”的魔法

传统盐化工“高耗重负”的帽子,被江盐集团狠狠甩进了循环经济的熔炉。

在核心子公司晶昊盐化,曾令人头疼的纯碱生产废液——淡钙液,经历了神奇蜕变。依托“液相水热法”核心技术,投资1.5亿元的高强硫酸钙项目让其“点废成金”,产出强度三倍于普通石膏的高端建材,年产值达5000万元。这仅是江盐绿色魔法的一角。

其独创的“盐碱钙井上井下循环联产”工艺,堪称循环典范。通过将地面废液安全回注至千米盐矿,不仅根治污染,更溶解岩盐提升原卤品质,形成完美闭环。此举使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高达98%,吨碱耗水量从14吨锐减至3.2吨,年节水量700万吨。这项突破性成果荣获2023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数字赋能:老工厂的“智慧新生”

走进晶昊数字化指挥中心,仿佛进入未来战场。与物理工厂完全同步的三维动态模型中,数据奔流,指令穿梭。

投资超亿元的智能化改造,让老厂房血脉重塑。无人装卸桥精准作业,智慧物流平台重构流程,关键质量指标在线采集……“数字孪生”工厂实现了从“单点控制”到“全局协同”的跨越。成效显著:人员违规操作减少70%,装置运行稳定性提高30%,吨煤产汽量提升1.78%。

富达公司的“基于化工行业云的智能工厂”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晶昊的“5G+智能工厂”斩获多项大奖。数字化转型正重塑这家老牌企业的基因与面貌。

跨界破局:“一粒盐”的无限可能

面对新能源浪潮,江盐集团的眼光投向了更远赛道。

瞄准制盐母液中的锂资源,集团推进“卤水提锂”项目,采用粉体铝系吸附法,回收率超85%,吸附后卤水100%回注,形成“锂+盐”双产品链。

盐穴储能、碳钙循环利用等项目也在加速布局。就连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被精准捕集,回用于纯碱生产,预计年减排5万吨。

从全国盐业混改“第一家”到省属国企整体上市“第一家”,江盐集团始终挺立潮头。2024年,集团营收增长稳健,盈利能力稳居全国盐业“第一方阵”,食盐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致力于让每粒盐、每滴水、每立方米气都找到循环利用之路。”江盐人的誓言,正通过投资超2.6亿元研发资金、申请241项专利的坚实行动,化为现实。

从保障民生的“盐罐子”到驱动转型的“绿色引擎”,江盐集团以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证明:在创新者手中,最传统的资源也能焕发最前沿的生机,最古老的行业也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