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江西景德镇 ——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ISAC’2025) 上,来自中国的汕头市御传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御传艺术”) 率先提出并展示了其原创和首发的“青花瓷釉面综合特征AI鉴定技术解决方案”。作为该领域深度应用AI视觉技术的先锋企业代表,御传艺术创始人陈锋先生在会上做了口头报告,报告中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旨在颠覆依赖专家经验的传统鉴定模式,通过AI技术实现青花瓷鉴定过程的标准化、量化与智能化,为文物艺术品鉴定行业注入创新动力。
本届ISAC’2025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主办,是古陶瓷科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之一。御传艺术是本次大会中唯一聚焦AI技术革新古陶瓷鉴定方法的代表性企业,其创新理念与技术路径引发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与肯定。
用AI技术,为青花瓷实物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提供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传统青花瓷鉴定面临的瓶颈:高度依赖专家个人经验(“眼学”),存在主观性强、经验传承难、难以量化,特别是没有科学、统一鉴定标准的挑战。陈锋先生在报告中阐述了该方案从技术开发、方案验证、软硬件开发以及商业化应用的逻辑,目前该技术解决方案已实现商业化应用闭环。其路径如下:
1、特征图谱标准化采集;
2、特征图谱的多维度技术处理;
3、高精度特征数据的提取和量化;
4、不同年代/品种青花瓷的深度学习建模;
5、客观、可靠的青花瓷AI鉴定模型验证;
6、解决行业痛点,满足市场需求的落地应用(APP/PC端)工具。
陈锋强调,该方案核心价值在于:可为各个拥有青花瓷标准器实物资源的单位(如各大高校、博物馆、科研机构等)定制专属的数据库模型,再应用到APP/PC端软件上,然后推向古陶瓷鉴定市场为大众普及使用,如此则打通上述单位实物资产向数字资产的转化,为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提供高效、清晰的实施路径。
技术赋能数字化,契合国家战略
同时,该方案高度契合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实物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 的方向和 “让文物活起来” 的号召,也符合“十五五”规划中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理念。通过为文物实物采集特征图谱数据库,实现数字资产价值转化,并利用权威数据库模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可传承文化,更有望解决古陶瓷鉴定市场痛点,满足大众鉴定需求,文物数字资产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得到充分发掘的同时,可以覆盖科研教育、技术开发和转化、人才培养、商业化应用等领域,前景广阔。
开放合作,共筑行业标准
御传艺术正为合作对象,如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单位的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包括技术解决方案的免费验证和针对不同朝代、不同品种青花瓷的数据库定制服务等,最终可实现技术成果共享,共推行业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的是,御传艺术已制定并发布了《青花瓷釉面特征眼学鉴定技术规范》、《青花瓷釉面特征图谱标准化采集技术规范》、《青花瓷釉面特征AI鉴定技术规范》等多项企业标准,目前正积极推进《青花瓷釉面特征AI鉴定技术规范》的完善,也呼吁更多有志之士、有能之士参与进来,共同为行业建立科学统一的技术基准而努力。
展望未来
御传艺术将持续优化AI鉴定算法,拓展多品类文物数据库,并积极探索该技术在更广阔的艺术品鉴定、溯源与研究领域的应用潜力,为守护与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贡献创新技术力量。(图片由汕头市御传艺术有限公司 陈锋授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