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合高铁沪宁段完成首段桥面系预制构件安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6:3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6: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0日,在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简称沪宁合高铁)启东特大桥施工现场,最后一块预制构件灌浆完成,标志着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沪宁合高铁沪宁段Ⅵ标装配式桥面系施工完成,这也是沪宁段完成的首段桥面系预制构件安装,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Ⅵ标启东制梁场预制构件厂位于南通市启东市,是沪宁段首家装配式桥面系预制构件厂,承担启东特大桥DK85+571.27~DK110+001.74区段内40米简支箱梁段对应的桥面附属结构施工作业,共预制并安装装配式桥面系11378块,总长达22.6公里。

装配式桥面系主要包括高铁列车运行所需的动力电源电缆槽和用于列车定位的通信信号电缆槽,结构上由防护墙、竖墙B、竖墙A三堵隔离墙组成。相较于传统现浇工艺,装配式桥面系具备安装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成品破损率小以及环境影响小等显著优势。

自项目启动以来,建设管理单位沪杭客专公司协同施工单位中铁上海局项目部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智能建造科技团队,持续优化施工方案与工艺装备,把装配式桥面系在工厂内预制为整体构件,成功实现从传统现浇模式向智能化预制生产的转型。整个预制过程实现一键启动、自动化流水作业,依托互联网系统对各个工序实时监测与协调,10道主要工序高效衔接,单块构件生产仅需10分钟。

作为国内首座铁路装配式桥面系构件智能工厂,该厂在关键工位使用机器人作业,大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现场仅配置38名工人即可完成构件的量产与安装,相较传统工艺所需49人,减少用工11人,降幅达22%,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改善了作业条件。

在构件运输与安装环节,项目团队首创研发了装配式桥面系安装成套自动化设备进行模块化拼装,具备构件起吊、卸车与安装全流程自动化功能,并可实现自动折叠错车与原地转向双侧安装,突破了运架梁期间无法同步开展桥面系施工的限制,提高了安装效率。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推行履职清单化与检查定量化管理,构建“定格、定人、定责、定效”的全链条穿透式网格管控体系,对关键风险点实施全过程监控,为桥面系施工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作为沪宁段全线唯一承担40米箱梁预制任务的启东制梁场,通过“信息化平台+核心智能工装”集成应用,实现了混凝土试件自动检测、记录与处理,以及远程控制自动喷淋养护与自动测温控温,全面提升了钢筋加工等精度,为40米箱梁的规模化预制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依托装配式桥面系智能制造与安装关键技术,启东制梁场实现了“五个首创”,将新质生产力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实践,树立了桥梁建造新范式。相关成果荣获中国中铁2024年度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第四届实用技术创新大赛实用技术奖、2024年度节能低碳技术等重要奖项,并已受理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4项,成为中国高铁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典范。

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是沪渝蓉高铁的东段线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沿海及京沪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运输。该项目建成后,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图片由姜玉鹏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