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10日电(记者 邹硕)11月7日立冬日,位于北京语言大学东门外的"文明互鉴列车主题文化公园"正式亮相。一列墨绿金饰的复古列车静驻于学院路旁,化身为开放的城市文化客厅,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嘉宾与市民,共同开启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温暖相聚。
夜色渐深,华灯初上。随着丁艳教授的一堂立冬习俗趣味课堂,"国际学生立冬文明互鉴交流雅集"拉开序幕。
来自12个国家的青年学子用热情洋溢的春晚七国语言歌舞串烧,将现场数百名观众带入这场各国美食与歌舞交融的文明互鉴的盛宴。来自埃及、哈萨克斯坦的主持人小龙、爱莎以诗意语言引领观众步入文明交融的时空隧道。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大泉、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灵山、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康云,以及委内瑞拉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弗朗西斯科·塞萨尔、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副馆长艾扎兹·汗、尼泊尔驻华大使馆参赞萨碧塔·纳卡尔米、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参赞尼兰卡·帕里帕纳、委内瑞拉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埃拉迪奥·希门尼斯、圭亚那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沙凯塔·阿加德、土耳其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萨菲耶·泽伊内普·居文等中外贵宾莅临现场,与各国学子共度立冬之夜。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向中外来宾致欢迎辞。他表示,北语作为"小联合国",始终致力于搭建文明对话的桥梁,此次"文明互鉴列车"的启动,是学校融入城市空间、推动国际人文交流的又一重要举措。不仅要透过"文明互鉴列车主题文化公园"吸引更多国际友人了解中国、感知北京、喜欢海淀、爱上学院路,更要将其打造成联结校园与社区的桥梁、北京与世界的桥梁、中外文明互鉴的桥梁。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大泉介绍了留服中心是服务全球学子、成就国际人才的重要机构,并期许携手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在吸引优秀国际青年来华学习、促进中外融合相通方面共同发力。
委内瑞拉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弗朗西斯科·塞萨尔先生认为中国的立冬节气不仅表达着寒冷季节的到来,也蕴含着内敛沉淀、能量积蓄、亲人团聚等人文关怀,这些中国文化的情怀与智慧将透过"文明互鉴号"传达至世界。
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康云指出,北京语言大学是海淀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将与北京语言大学携手合作,不断优化国际化服务,推进校地共建融合,将万国驿列车文化公园打造为温暖、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的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后,国际学生代表联合宣读《青年文明互鉴宣言》,"让青春的热忱消融文化的壁垒,让互鉴的暖流温暖彼此心灵",展现了世界青年致力于跨文明对话的共同愿景与责任担当。在倒计时声中,中外嘉宾共同启动"文明互鉴列车",象征着一列载着文化交流使命的列车正式启程,驶向更广阔的国际公共文化空间。
启动仪式后,园区的文化体验全面开放。立冬习俗讲解、中医号脉、冬酿酒制作、多国美食品鉴、汉服展示、非遗互动等环节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舞台上,埃及网红歌手姝聆以十国语言串烧惊艳亮相,2025中国体育舞蹈俱乐部联赛职业组拉丁舞亚军原智敏、姜鹏的《与世界狂欢》、VOCTA阿卡贝拉清唱团、Calico乐队等万国歌舞秀轮番登场,演绎出一场视听与文化交融的冬日盛宴。
本次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与海淀区学院路街道联合主办,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包容、互鉴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立冬之夜,不仅是一场文化雅集的开启,更是一次心灵相遇的见证。"文明互鉴列车"将持续运行,后续还将推出圣诞月国际文化市集,师生与市民将持续参与,共同书写学院路国际化、人文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