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论坛以“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重点探讨了推动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方向与路径。本次论坛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承办,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西湖大学、浙江省数字经济联合会、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本次论坛将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模式”为主题,开展对话交流。
【对话交流】第三部分全文如下:
陈宗年(主持人):谢谢。刚才几位嘉宾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从基础能力、场景创新、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做了精彩的分享,由于时间有限,最后一个问题还是有请全体对话嘉宾。
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创新不是某个企业的独木,而是一个生态的丛林,需要各界协同共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2006年,浙江省委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作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20年后,创新种子在浙江大地不断开花结果,全省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4,“杭州六小龙爆火出圈”。今年7月浙江省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提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加快建设创新浙江。你们认为当前浙江在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中最亟待完善的地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同向发力?有请各位给大家做个简单的总结分享。先请陈总开始。
陈海锋:浙江作为人工智能创新的发展高地,应该说全国瞩目、全国领先,我个人感触很深。因为工作关系,我基本每周往来于北京和杭州之间,今年春节之后,有50%的概率是我们的同行,人工智能产业,4-6个人里面一定有一个干人工智能产业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怎么能够把现在的技术优势、场景优势继续转化为引领的产业优势呢?我也在思考,有三点建议:
一是要激活关键领域的资源要素的价值。除了“杭州六小龙”,比如说浙江在义乌小商品的贸易和小商品数据上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宁波世界港和进出口的数据也是在垂类里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高价值的要素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那可能带动的更多的不是“小龙”,可能是“大龙”。
二是挖掘共性需求,推进规模化的场景应用。浙江的产业结构有很多大片状的产业集群,比如说绍兴的纺织、永康的五金、秀洲的光伏,这些小企业工艺是相同的,痛点也是相近的,如果我们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说在设计的效率、良品的提升,在维护的低成本、高效率,在产业的创新融合上面能够发力,这其实也能够发动真正新质生产力带动一片、提升一片的作用。
三是人工智能这个产业实际上包括几个层次。比如说算力层、数据层、模型层、安全层,在每一层里面都有相应的龙头企业,但是相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算力基座还是不够健壮。比如浙江本土的万卡集群还是比较少,可预见的3万卡、5万卡的集群还不够。当然这受制于浙江本来是经济发达省,与能耗指标有关,但是随着核能清洁资源的使用,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更健壮的算力资源,先进的生产力来支撑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总体还是非常高兴中国联通的AI选择了浙江,在浙江这片热土上生根,也希望为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任京暘:生态这个话题确实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做企业的,你要是大企业你得琢磨,我得领头搭建一个什么生态;你要是小企业,你得想着我得加入某一个生态,顺风发展。
生态有两种模式,我个人理解一种是以我为主,兼顾其他,搞紧耦合。另外一种是众人拾柴,大家一起做生态,叫开放的生态。
两种模式,算力的行业也是,有龙头企业是这么干的,我自己的芯片,我自己的整机、存储、网络,再加上我的数据库、软件,友商再提供支撑,基本上搞成一套紧耦合,这个有好处,效率高,但是通用性弱一点,有好就有坏。算力产业还有一种模式,都是通用,芯片是芯片厂商提供,整机大家都可以做,多种模型、多种数据库,最终搭成一个靠优化共同发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这两种模式。
这两种模式都挺好的,打个比喻,就跟今天在座的诸位都有手机,要么是苹果的,要么是安卓的,苹果就是紧耦合的方式,安卓更偏向于开放来推动发展,没有哪一个好,都挺好的,大家用的手机无论是苹果的还是安卓的,都非常好。但是如果缺一个就不好了,如果说今天在座的全都是苹果手机,那苹果手机敢卖你几万块钱一部,而且肯定还不好使。咱中国人老话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所以构建生态,要说对浙江的建议,我就说得有几个生态共同发展,太多了也不行,太少了也不行。咱中国人不走极端,你说我这就一个,有的省份就直接喊出来,我这就一个生态,每年开会找我们去,我说我没法去,你一个生态我去你那儿干什么去?也不能太多了,你搞十几个、二十个生态,搞软件的就疯了。所以浙江应该选择合适的、适度的重点生态,覆盖两种模式,既有紧耦合的发展模式,又有开放式的模式,共同发展,美美与共。
吴洪涛:浙江省应该是在人工智能里面布局比较早的,无论政策、资金和人才方面都有系统地部署。有一个共性的,不止浙江,全国都存在这个问题,在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薄弱环节就是数据,特别是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2024年产业发展报告里面说全国的数据产业才83亿,这对人工智能整个产业来讲简直是太落后了,整个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咱浙江应该是在这方面,在数据的获取、质量控制、交易流通、相关标准规范,数据的汇集、治理标注产业发展上应该发挥更大的推动力度。
张俊杰:回到医疗健康行业,生态怎么定位,我也在思考,因为它是特别强调医、政、产、学、研共同协同特殊的行业,如果说生态协作好,衡量整体创新的效率是最高的。往下拆解有四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基建。现在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创新的时候,要不堵在基建上了,对他们来讲很难把基建完成。
二是标准。很多东西没有标准,大家要不就是一哄而上,要不就是非常无序的竞争,这个在医疗行业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场景。在很多场景当中需要有政府组织起来有序地开放给大家去创新。
四是这里面的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软件的,有硬件的,有平台企业,有非常垂类的创新,大家有没有很好的协同的机制。所以如果这四个要素做得好,我们在这个行业整个创新的效率大大提高。也比较幸运,非常幸运在浙江,在这个行业创新,应该说在全球都是有几个绝对的竞争力,我们现在不是说碰到了障碍多,而是时间不够用,创新的机会太多了,按照叠加来看,政府也好,高校也好,医生也好,医疗机构也好,包括平台公司和垂直创业企业都会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索寒生:结合浙江省发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也注意到里面有一个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绿色石化产业,针对石化产业有两条具体的建议。
一是场景开放,我觉得可能由省委、省政府,比如说面向石化行业,把一些场景向社会开放出来,这样在鼓励行业中有优势地位的,或者是优势能力的企业参与进来,然后把后期的运营机制提前建立起来,就是场景建设完成以后,面向上下游推广,未来把运营机制建立起来,这是第一条建议。
二是高质量行业数据集的构建,公开的数据集目前比较多,但是行业高价值的数据集是比较少的,特别是石化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掌握在几家龙头的企业里面。因此我觉得政府应该鼓励这些掌握行业高质量数据集的龙头企业把共享机制建立起来,未来对推动浙江省的人工智能赋能绿色石化产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纪尧华:其实浙江的AI创新生态大家有目共睹,技术非常好,同向发力。其实合力干肯定比单干好,尤其是面向新型生态和产业的融合。
我们在总体方向上一方面是面向老百姓每个人的,就是生活更美好,AI肯定能起到作用。面向产业端的就是奔向新质生产力,能不能AI带来新的生产力的提升,我相信这一点上大家同向的,我们一起来做这件难而正确的事。
刚才说的发力,大家都在整个产业链上,各自发挥作用,找好定位。我们这两年的积累,到2026年上半年第一季度,就会发布新型工业智能底座2.0,我们会到时候全部开放给浙江省415X集群的头部企业,还有一些长线的伙伴。
同时,我们借助省里和部里指导,建立的轻量化的智能体开放平台,包括运营商在内的,我们一起12个首批的轻量化平台,全部开放给浙江乃至全国。但是海外版本要等一等,国外的中小企业如果要想用,我们有单独的海外版本发布。
总体上,我觉得面向工业智能、产业智能,包括整个大的智能体系的星辰大海,我们才刚刚开始,确实需要同心协力,让AI之光能够照亮各行各业,赋能千行百业的高质量发展。
陈宗年(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精彩的分享,今天的对话交流就圆满结束了!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论坛的全部议程到此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咱们明年再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