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中外企业家对话会在京举行

2025年11月3日,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中外企业家对话会在京举行,会议主题为“重塑增长引擎:创新驱动下的全球竞争力”。

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中外企业家对话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4 14: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1月4日电(记者 任奇)2025年11月3日,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中外企业家对话会在京举行,会议主题为“重塑增长引擎:创新驱动下的全球竞争力”。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出席会议并致辞,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尔格·布伦德发表视频致辞。中国华能、中国欧盟商会、华为、西门子能源有关负责人围绕“创新驱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议题,中国化学工程、香港远东发展、沙特国家石油(阿美)、法国电力集团、商务部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围绕“创新开拓全球市场机遇”议题分享洞见、交流经验,为推动创新发展、深化开放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指出,企业是全球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要以创新重塑增长动能,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争取主动、把握未来。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机制、健全完善激励约束体系,全力营造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国资央企愿与全球伙伴继续携手同行,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共同书写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共创全球经济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尔格·布伦德表示,中国企业在塑造全球创新格局、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技术革命重塑产业格局,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低碳转型迈入快车道。要携手夯实信任、创新与可持续性三大基石,为未来繁荣奠定坚实基础。要把握人工智能革命与数字经济的巨大潜能,推进绿色与数字的“双重转型”,培育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创新体系。

中国华能副总经理李启钊表示,ESG理念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符共通,中国华能将ESG有机融入公司发展,以绿色转型引领行业变革,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以民生工程共促发展和谐,以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中国华能愿与国内外各方一道,加强务实交流合作,加快实施非化石能源替代行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保障全球清洁能源产供链安全,携手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詹尼·迪·乔瓦尼表示,电网现代化改造,尤其是特高压电网,对于实现绿色电力规模化稳定供应至关重要。要推动绿色电力证书与计量体系的跨境互认,拓宽绿色金融参与规模化绿色项目的渠道。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快速创新的生态体系及明确的绿色政策导向,为企业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欧洲企业可贡献成熟技术、ESG管理经验及循环经济专长,与中国实现优势互补。

华为高级副总裁杨友桂表示,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是当前世界三个确定性的方向。企业只有将ESG理念真正融入战略、流程、组织上,并且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上真正落地,才能构建自己的竞争力,造福人类社会。持续研发投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底气。华为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公司收入20%。今年华为发布了CloudMatrix384超节点,将384颗昇腾NPU和192颗鲲鹏CPU通过全新高速网络MatrixLink全对等互联,形成一台超级“AI服务器”,整体计算性能、单卡吞吐能力及推理性能均超越英伟达。正是因为在产品研发和基础研究上的

持续投入,华为才能“活下来”并持续发展。西门子能源大中华区西门子歌美飒执行董事马优表示,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将ESG原则融入核心战略,才能构建更加绿色的生态系统。技术与创新是加速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要大规模扩展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扩大电网规模,使其更加智能和具备韧性,在难减排的行业提升能效并推动电气化。

中国化学工程总经理邓兆敬表示,中国化学工程以管理创新应对市场准入问题,以科技创新应对技术标准要求,成功地将中国技术、标准、装备和项目管理经验、产业发展经验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力当地化学工业体系建设和人民福祉提升。中外企业应持续探索合作机遇,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涵,以更好地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共建升级,真正将全球产业链打造成为“世界共赢链”。

香港远东发展联席董事总经理邱詠筠表示,创新并非简单的投资,而是一个依存于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企业“走出去”,关键在于实现全球视野与本地化深耕的有机融合。这意味着,不仅要引入全球领先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更要积极融入当地创新网络,加强与当地企业的互利合作,同时还要主动适应年轻一代的文化价值观与生活态度。通过构建这种包容共赢的协作模式,将全球创新动能精准注入本地市场,形成持续繁荣、具有韧性的新发展格局。

沙特国家石油公司(阿美)亚洲高级副总裁纳塞尔表示,在应对能源安全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外企业的合作变得前所未有的关键,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联合创新不仅是共同开发技术,更是共同创造未来。联合创新模式成功的要素包括政府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国际合作伙伴共同的战略愿景、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力,清晰的治理与高效的沟通,有效的知识产权框架与分配机制,以及聚焦产业化的创新。

法国电力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万丽荷表示,法国电力集团在第三方市场合作过程中,与中国伙伴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在复杂地缘政治挑战中有效规避风险。法国电力集团2012年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将欧洲领先的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与中国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同时融入中国活跃的创新生态,在氢能、储能、电动汽车、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低碳技术领域开展合作。为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中外企业可建立区域供应链协作网络,推动标准化与数据共享,构建开放协作的产业集群或生态系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供应链成本结构发生变化,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成了所有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跨国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跟当地市场的关系,更加关注当地产业增长、税收增加,以及劳动力市场培育等问题。此外,数智化、绿色化的发展本身也改变供应链模式。目前全球供应链正在进行深度调整,但脱离中国的供应链是不经济的,只有开放合作的供应链,才能带来共赢局面。中外企业可以在更多第三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共同为推动世界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来自中央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智库、国际组织、驻华使节等近170位代表参加对话会。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