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滨:聚链赋能 党外代表人士同心促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3 17: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03 17: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紧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聚链赋能”为统领,通过完善“信息链”、优化“教育链”、拓宽“服务链”,构建系统化、动态化、长效化管理模式,让党外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完善“信息链”,筑牢工作根基。淮滨县以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为抓手,开展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群体推荐登记,为人才培养储备“蓄水养源”。

打破部门壁垒,在严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实现统战系统与相关职能部门信息互联互通。落实领导干部联谊交友制度,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交流,实时更新人员岗位变动、业绩成果等信息,确保数据精准鲜活。

“统战部门常来走访,还帮我们更新专业档案,感觉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重视。”党外知识分子金中奇感慨道。目前,数据库已为选拔推荐、精准服务提供可靠支撑,累计推荐提拔使用12名党外干部,认定备案无党派人士10人。

无党派人士王中海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咱农民种地不容易,就是想把摸索的技术分享出去,让大家少走弯路、多赚钱。”扎根农业一线的他,研制的水稻免耕点播机获多项专利,开通抖音账号科普农技,累计服务农户超万人次,用专业能力践行党外人士的责任担当。

优化“教育链”,强化思想引领。针对党外代表人士能力提升需求,淮滨县构建“分层分类、精准施教”的教育培养体系,为不同群体定制专属培训内容。

对经济界人士,侧重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等培训;对科技教育界人士,聚焦前沿科技、创新驱动等内容;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强化网络舆情、社会责任等知识传授。

“培训内容特别对胃口,学的教育理念刚好能用到学校发展上。”参加过培训的党外人士民办学校校长程东莲说。淮滨县还创新“线上+线下”培训模式,线上依托“淮滨统战”微信公众号、云上淮滨推送资料500余条,线下组织赴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到重点企业观摩学习。

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培训班9期,覆盖党外代表人士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线下红色教育让我深受触动,更明白自己该扛起的社会责任。”参与过现场教学的党外人士赵昆俊说道。

拓宽“服务链”,搭建实干平台。淮滨县还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专业优势,搭建多元化履职平台,推动其积极投身发展实践。

建言献策渠道持续畅通,先后召开7场党外代表人士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围绕乡村振兴、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征集意见建议58条。“没想到我们的建议真能被县委、县政府采纳,感觉自己也是发展的参与者。”参与座谈的党外人士丁玲说,其中2条建议已纳入决策参考。

社会服务热潮不断涌动,组织党外医疗专家开展“健康下乡”活动22场,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医生还耐心教我康复方法,太贴心了!”受益群众张奶奶笑着说。

引导非公经济领域党外人士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帮扶薄弱村发展特色产业8个。权益保障坚实有力,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累计为党外代表人士解决企业融资等实际问题5件。

如今的淮滨,党外代表人士活跃在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建言献策等各个领域,以实际行动画好新时代统战“同心圆”。

“下一步,淮滨县将持续深化‘聚链赋能’工作举措,进一步拓展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让更多党外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淮滨实践中绽放才华、书写担当,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统战力量。”淮滨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彪表示。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