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十五五’: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第91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本次论坛以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研讨,建言献策。来自2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智库、高校、媒体、企业等40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11月1日下午,举行以“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与会专家聚焦“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等议题深入讨论交流。
平行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单元,分别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曹远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主持。
张占斌认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表达了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奋勇前进的决心。未来,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等重大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建议,纵深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同时,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此外,还需要在深化统计核算制度创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驻华高级顾问暨北京办公室主任海博认为,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最成功得益于精细的战略远景、务实的政策举措、市场机制的力量以及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要强化市场机制;二是要提振消费,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潜能。
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宋洪远认为,中央要求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构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重中之重是农业提质增效。同时,加强农村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认为,要按着中央一再强调的“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要求,更好实现各类企业在法治基础上平等竞争。同时,按着中央部署,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海南中改国浩自贸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淳认为,加快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需要以法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规范政府监管行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彭森认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使市场在土地、资本、劳动力、数据、管理等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激活力。政府作用是否有效发挥,关键看市场是不是真正放的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否充分发挥。要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规划引导产业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主体与政府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原院长刘尚希认为,以人为中心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形成城乡统一大市场。按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快打破城乡间的市场体制性壁垒,这不仅将提升我国市场运行效率,也将促进公平性的提升。
中国瑞士商会名誉会长马丁·穆勒认为,ESG发展框架结合了中国内外双循环。“十五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发展有很大潜力,而且将对全球ESG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需要加快碳市场及其定价机制建设,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打造全球绿色金融中心。同时,加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核心是平等准入、公平竞争、清晰法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严书翰认为,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高度重视两个抓手。一是深耕东盟市场,二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未来,要从法治层面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特别是要从法律上形成对防止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的刚性约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特别是在市场失灵和公共服务领域,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在其他领域,更多发挥市场决定作用。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放得活、管得好”。从“管得住”到“管得好”,是政府经济治理的重大变化。同时,适应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相结合的新要求,推动政府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调整。